中国遭遇企业破产潮:一个鞋商的破产阴影
踌躇再三,再踌躇再三。
在一堆凌乱的账单前,王启华最后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工厂最近三个月财务状况严重入不敷出。
3月14日,全厂26名工人被召集到只有两张大圆桌的食堂里,王在他们面前直言工厂随时停产的可能性。
36岁的广东江门鞋商王启华平生最大的理想就是把自己一手创立的“宏发鞋厂”保住并代代相传,但这个朴素的心愿看来是无法延续了。闹哄哄的会场因为这个糟糕的消息而安静下来,人们开始沉默、抽烟、摸头发。
一向率直的王启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吞吞吐吐,他实在不好意思告诉他的员工们,自己现在除了勉强凑足当月的水电费和设备维护费外,已无力支付工人工资和厂房租金。
结果多少让人沮丧,但王启华别无他法,他甚至想好了该以何种方式告别13年的商海生涯——喝一瓶酒,或唱几首歌,总之要尽量忘记这个倒霉的春天。
当然,这个倒霉的春天并不止属于他一人,在他所在的珠江三角洲,数以万计的中小企业主正遭受着一轮来势凶猛的产业震荡。千家鞋企倒闭、15%玩具厂关门、万余家外资撤离、恶性裁员……珠三角这个声名显赫的“世界工厂”,在2008年春天,来了一次产业自身积弊和内忧外患共同作用的总爆发。
随之而来的,还有众多淘金者梦碎的声音。
这个黯淡的春天
走过凌乱的缝纫机车间,空荡荡的仓库以及弥满着机油、皮革气味的主生产区,如果不与无所事事的工人打招呼,王启华不用半分钟就可以穿越这个只有1000平方米的私营小厂,进入办公室。
一张来自香港破产管理处的公函平铺在王启华凌乱的办公桌上,上面整齐规范的繁体字告诉他,他要找的经销商已经破产。这意味着,对方欠王启华的28万元货款已彻底失去追回的可能。
心有不甘的王启华还是给对方打了个电话。那个香港商人一听是债主,马上语锋一转,大骂王是个不懂规矩的穷鬼。
王启华在苦笑中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但所谓工作,不过是巡查一下那几台安静的机器,或者到处联络经销商招揽订单。春节前后一段时间,工厂每个月只生产了500多对鞋,还不到正常产量的两成。连续多月高达万元的赤字让这个小厂不堪重负,徘徊在倒闭的边缘。
“真是场灾难。”58岁的前江门纸品商张永安神情复杂地站在他那座5层高的厂房前——如果它现在还能叫做厂房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