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局与战略—面料展的创新反思
另外,还有一种创新误区,同样要排除创新市场失败的界定之外,当一家公司对产品过度关注,而且太急于获取收益时,它可能遇到另一个问题,组织的创新精力可能会消耗在大量微不足道、模仿性项目上,这些项目只顾追求眼前的利益,过多琐碎的项目就像是播撒在石头里的种子,它们也许能发芽,但不会深深扎根,也就长不成有用之材。如果新点子不是特色鲜明的创新,而只是平庸的产品改动,那么由此而导致的产品种类大量增多反而会弱化交易可能,给客户造成困惑,这不是创新的失败,而是心态的失败。
破解谜局
那么,当创新产品有了明显的改进,但客户还是不愿意购买,原因何在?许多创新产品确实比现有产品好,对此没有什么怀疑,但这还不足以使创新产品获得成功。
曾有学者专门就这一现象做出研究,发现许多新品之所以失败,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心理偏见:相对于尚未得到的物品,人们通常会不合理地告估自己现在拥有的物品价值。这种偏见会使人们更加看重已有物品的优点,而低估新产品的益处。很多实验的结果都表明,若要放弃已经拥有的产品,人们希望得到的补偿是他们最初可接受价格的2~4倍。如此看来,新产品仅有一些改进是不够的,除非收益远远超过损失,否则人们不会接受。
长期以来,企业都认为,只要新产品提供的价值或者效用超过现有产品,就会被人们接受,但事实可能并不是这样。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在于人们的思想观念,而不是产品本身的价值。企业若不了解这种心理偏见,事先没有规避,事后又不妥善应对,那些新产品将难逃败局。
另外,有些企业的新产品距离商业化阶段还很远,企业对于新技术缺乏成熟的业务流程构建,不能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致使新产品的价值难以体现,自然也就很难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创新产品在其发展还不成熟的阶段,需要专门与之匹配的流程、衡量指标和绩效目标,还需要经验丰富的前期领导者,他们既能在新兴市场的未知水域劈波斩浪,也能在公司内部非常清晰的航道中顺利完成任务。有人说,创新涉及的是创造未来的理念。但是,除非致力于创新的企业家肯花时间向过去学习,否则对创新的追求注定要失败。在挖掘(从当前业务中获得高回报)和探索(开辟新业务领域)之间保持合理的平衡,这需要一个灵活的组织结构和对人际关系的密切关注,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如此。
专家学者就此做出总结:扩大创意的搜寻范围,把过于严厉的控制和僵化的组织结构变得灵活和松散一些,加强创新者和主流业务之间的联系,培养创新者的沟通和合作技能,这四种方式可以成为公司的制胜之道,能够让公司避免落入创新的陷阱。创新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