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ITAT:“解放”行业的新奇迹?
一套支撑体系
毕竟这种模式实在是太完美了,完美得几乎让人难以置信。第一年的8家店完全是ITAT自己投资建立的。“因为光凭着一个商业计划书,业主不可能信任你。”李伟说,“选择以销售额来结算分成的方式,卖多少钱你说了算,整个ERP系统是你掌握的,供应商怎么信任你?我们当时走访了福建和长三角的几千个生产厂家,苦口婆心地让厂家给我们供货。”
在李伟的记忆中,那时候遇到的困难是无穷无尽的,每天都在为解决问题而冥思苦想。但在欧通国看来,“不往前发展,就是死路一条”。
付出终有回报,运营半年之后,这种新模式逐渐赢得了一些供货商和地产业主的信任,“收支基本上打平”。
瓶颈是在2005年出现的。这时,ITAT有了将近100家店,规模不大不小。在李伟看来,问题的症结在于运营管理。“这里面有很多细致的技术性、系统性问题需要解决。你要赢得供应商的心。你要让他知道你是可信赖的、为他提供了很多的价值。”为此,他们花了上千万资金引入ERP管理系统,又从全世界请来了众多一流的管理人员,不断升级管理手段,和大专院校合作,在全国建立了十几个员工培训基地。“中国零售业人才很多,只要有梧桐树,就能引来金凤凰。越来越多的零售业精英开始加盟我们。现在,我们已经能做到对供应商15天~30天的结算周期,对优质供应商,达到7天结算周期。这在全国是没有的。虽然这会让我们的流动资金大量减少,但这样才能让供应商信任。”
在李伟看来,ITAT的商业模式其实非常简单。重要的是要有这套精细、完整、快速的运营和管理系统支撑。“要能够用科学的、现代的管理方法建立起相互信任的手段。”李伟说。而这一庞大的系统在中国零售业的历史上从未出现,只能靠实践。而这恰恰是ITAT难以被别人复制的关键所在。“这种磨练,是用多少钱也买不过来的。”欧通国说。
标准化和系统化正是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种模式进行扩张的根本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