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ITAT:“解放”行业的新奇迹?
正赶上ITAT的特价活动期间,所有的商品在已经很便宜的会员价基础上再打5折,刘文献在一家ITAT俱乐部店里买了一件休闲风格的大红唐装,才花了64元。这样的价格确实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作为中国服装业的资深专家,刘文献几年来一直关注着中国服装业的商业模式变革。ITAT就是他这两年最感兴趣的案例之一。
ITAT披露的官方信息表示,从2004年~2007年底,仅三年时间,ITAT已在全国开设会员店607家,百货会员俱乐部108家,FASHIONITAT(时尚店)7家,总营业面积达136万平方米,全国有效会员人数2290万。其零售网络已遍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275个城市,其扩张速度惊人。
在这种快速扩张的后面,则是中联集团海外投资有限公司、美国摩根士丹利、美国蓝山(中国)资本、美国CITADEL投资集团、美林(亚太)有限公司等股东联合投资的巨额资本背景。
对于ITAT的迅猛发展,业界在惊叹和期待的同时,也几乎是本能地发出了一些质疑之声:扩张速度、货品档次、管理水平、经营业绩……对于种种猜测,ITAT依然低调,似乎并没显出急于辩论的架势,而是寻求各种和服装业界沟通的有效手段,成为CHIC2008的战略合作伙伴。在其董事长兼CEO李伟看来,“通过这次合作,让业界深入认识ITAT,所有的质疑都会迎刃而解。”
一种解决方案
在刘文献看来,ITAT的快速成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种模式的本质在于“解决行业问题”。
十几年来,虽然中国的高档消费品增长速度很快,但基础性消费增长更快。大百货公司里的品牌服装很贵,但消费者需要便宜实惠的衣服。“这些年遍及城乡的批发市场很好地证明了这种消费诉求。”李伟说,“但现在的消费者并不满足,他们既要物美价廉,又要环境、品位、个性化。现有的业态不能在这两方面都满足消费者。”
另一方面,中国服装业的产量非常大,很多生产企业,尤其是外贸企业,生存压力很大,他们也想做国内市场,但自创品牌、渠道、物流的成本很高。或者说,现在的传统商业模式很难满足服装企业的实际需求,必须要有新的模式出现。
同时,当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商业地产急剧膨胀,开始呈现过剩的趋势,其增长率和闲置率非常高。但现有的商业模式并没有很好地将其有效利用,释放其更多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