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鞋从失败中崛起
百丽也是如此,先做强再做大继而做深做精才是它今天能够持续增长的根本原因。皮鞋行业不是夕阳产业,而是一个有着巨大市场需求和被需求的朝阳产业——谁不穿鞋?未来要穿什么样的鞋?如何穿得有品位、更舒适、更健康、更环保?每一个企业怎么来适应这些需求?
资本是现象,市场才是本质,但这并不能阻止亨达的资本之路,我们也正在积极筹划国内A股上市。
记者:有人认为,除了“价格屠夫”的角色外,似乎再也没有更合适的角色让“中国制造”扮演了。同样一个商品,贴牌中国的就往往不如日本甚至韩国,除非在同质的前提下以更低的价格才能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这个无奈的处境一旦形成了思维惯性,其导致的逻辑便是“中国制造”要想在全球市场中赢得竞争,就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低价战略”。拿到鞋业上来说,你是如何认为的?鞋企与鞋企之间、中国鞋与外国鞋之间内外战不断,那么何时才能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价格内战”?
王吉万:我们同城的中国家电老大海尔张瑞敏有句话:如果你是品牌,你可以卖大价钱,如果你不是,你就只能靠代工艰难度日。低价路线不光在鞋业上没有出路,在其它行业也是如此。
国外市场并不象中国市场如此非理性,发展中的中国市场在企业、消费等理念没成熟之前价格战还得继续下去。从目前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价格战是没有出路的,价格战并不能解决中国鞋企的持续健康发展问题,价格战也不能通过提升销量来最终提升品牌力,价格战也不能把企业带向长远的生存蓝海。消费者早晚有一天会抛弃你的,因为你透支和牺牲了企业价值和顾客价值,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企业怎么能对消费者负责?
记者:低层级市场价格角逐的内忧与出口形势的日益严峻,有没有中间的路可走?从技术与品牌的窄门到全球市场的宽门,你认为最合适的战略是什么?
王吉万:做企业没有捷径可走,我认为还得踏踏实实地一步一步去做。没有一个战略可以让所有的企业通吃,也没有一本管理的书就可以让企业创新成功,每一个企业有它独特的生长基因和文化血统,拔苗助长或者节外生枝都不可靠。适合自己的才是合适的。
三低转三高,中国鞋迎接新挑战
核心提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之下,“中国制造”势必将迎来一场突破性的变革。“中国制造”并不意味着“三低“(低价、低质、低档),经过中国企业的努力和改进,“中国制造”正在向品牌、优质、高档的卓越性价比方向跃进。
记者:你怎么看待困局之下的中国鞋企应注重自身竞争力的提高?
王吉万:在饱受欧盟等反倾销之苦的同时,资源成本时代也来临,中国鞋企逐渐熟悉了国际的游戏规则,许多鞋企开始改走高中档路线,以应对长期的壁垒。许多企业借机在产品结构、质量和竞争策略上进行调整,整个行业也会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