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企业外迁调查:加工贸易企业忙自救
转型需中央政策支持
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中,“加工贸易企业就地转型”是江凌不断重复的话题。
但怎么转?政府之手能伸多长?
在东莞市今年的两会上,东莞市市长李毓全提出东莞外经贸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大力实施加工贸易转型工程。
他说,突出外贸加工企业产品内销和企业研发两大重点,推动加工贸易从单纯加工制造逐步向研发、销售环节延伸。为此将政府努力的方向定在:探索设立奖励基金,构筑促进转型的服务中心和信息平台,组建口岸保税物流中心,建立企业内销快速通道,为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服务。
然而,加工贸易企业就地转型,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内销通道”涉及国家海关、工商、税务等多个部门的政策,光东莞一市之力难以解决。
去年底,在以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为组长的中央调研组东莞座谈会上,李毓全直言,东莞发展到今天,得力于改革开放,但现在的压力,仍然需要中央政策的具体支持。
至于加工贸易企业的研发运营如何留在或迁至东莞,江凌的想法是:选准一个产业———IT,把它的制造主体留下来,延长研发和销售;对传统加工行业如制鞋、服装、家具、五金等,逐渐成为它们的运营中心和生产服务中心。
江凌透露,东莞将在台湾事务局设立专门的台资企业升级转型辅导中心,并承诺首次向台资企业开放每年10亿元的科技发展资金。
厚街镇是东莞市加工贸易企业转型的试点镇。“过去,引进企业是政绩;现在稳住企业、发展企业更是政绩。”这是厚街镇党委书记黎惠勤在全镇干部大会上放出的一句狠话。记者在厚街看到,来料加工企业原地不停产转型“三资”企业工作方案、加工贸易企业保证金担保工作方案等正在制定中。
国民淀粉化学有限公司属于世界500强联合利华的子公司,该公司于上世纪90年代初在东莞虎门开办,李子青任该公司厂长有十几年光景。“生产成本的增加是企业转移所要考虑的,但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李子青坦言,外来企业的发展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套。
“关键是我们能不能拿出20多年前那种招商的服务精神。”江凌承认,从过去单一的加工制造演变成集研发、销售、运营的企业总部,不可能一两年完成,这个过程会相当长。好在东莞加工企业转型早在几年前已经开始,据称去年东莞涉及到内销的加工贸易企业已有3000多家,内销总额1500亿元。
但据记者了解,目前东莞市还没有形成一整套系统的加工贸易企业转型的具体操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