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温岭商会副会长毛清波:简单的人 走不简单的路
走进北京天意批发市场3楼的浪莎店铺,浪莎的系列产品——袜子、内衣、家居服等产品有条理地陈列着。店面的一角放着一张办公桌,桌后的墙上挂着几张照片,是一位三十几岁的中年男子与浪莎代言人张柏芝、苏有朋等人的合影。这位中年男子正是浪莎北京总代理毛清波,这间不足20平米的店铺也正是浪莎北京总店。
几乎难以想象,就在这不太大的店铺,就在这简易的办公室里,几乎所有北京市场上的浪莎产品都从这流通出去,年销售额达六七千万。毛清波,一个浙江温岭的普通商人,在北京闯荡整整20个年头,他是怎样演绎他那不简单的人生路?他的创业人生牵动着许多人的心。
1986年“第一桶金”
毛清波的家族有一门传男不传女的祖传手艺——木杆秤。
13岁,毛清波小学毕业就辍学在家跟父亲学习木杆秤手艺。当时,在温岭流传着一句话“第一算命,第二钉秤”,意思是说:算命是当时最容易挣钱的行业,排第二位的就是钉木杆秤,两者都是当时的朝阳产业。
由于毛清波家做木杆秤的技术是祖传的,在当地小有名气,再加上当时刚刚改革开放,当地有许多豆腐商把豆腐运往外地卖,计量工具只有木杆秤。“所以,家里生意不错,每天都能挣上几块钱,在当时一天挣几块钱已经很不错了。”毛清波高兴地说。
十几岁的青年,正处于豪情待发的阶段。毛清波不满足于经营家族生意,决心自己到外面闯闯。
1986年,毛清波16岁。当时,上海纺织业兴盛,虽然只能用布票才能买到布,但布厂的边角料、小零头布却可以直接买卖。当时已有人做贩卖小零头布的生意,16岁的毛清波也看到了这个商机。在他的坚持下,做小零头布生意的亲戚也就带他北上上海。
由于当时公路不通,绕山路又远,所以去上海只能坐船。当时去上海只有两班船,人又多,船票特别难买。毛清波和亲戚在椒江码头整整排了一夜的队,才买到船票,而且还是13块钱的头等舱,没有别的办法,贵也得买。
经过12个小时的航程,毛清波总算到达上海,顺利地买到了布厂的小零头布,然后就马不停蹄地回到温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