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云锦保护的30年坎坷沉浮
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陈云逢人必讲云锦,她经常为到访南京的国家领导人和外宾担任陪同讲解;利用职务之便,陈平一有机会就劝说客人们到云锦研究所参观。直到2000年,南京市政府开始将云锦做成会议礼品送给外宾,开始有领导表示,“抢救云锦是千秋功绩”,陈平所在的南京古都学会几百名专家学者在民间的奔走活动也开始有了呼应。社会开始关注“活化石”云锦的存亡,一时间,全国各地拯救云锦的呼声此起彼伏。
1999—2008:云锦飞速发展
南京云锦是一种时空文化,它不只是南京历史文化积淀的记忆,更是体现南京城市个性和历代南京人民审美习惯的“活文化”。这10年间,党和政府对南京云锦的保护和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仅南京市政府用于抢救和保护南京云锦的资金就达数千万元。南京云锦研究所为之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挖掘、整理、研究和创新工作,终于使南京云锦恢复了勃勃生机,又成为饮誉国际艺坛的奇葩,成为代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典型形象之一。
2001年9月,在北京召开了南京云锦保护专家咨询会议,与会的15位国家级专家一致建议在南京大行宫一带局部恢复“江宁织造府”(遗址),成立“中国南京云锦博物馆”,并建议南京云锦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十五”期间,南京云锦研究所多次应邀赴美国、法国、比利时、挪威、日本、韩国、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和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区举办展览,现场表演手工织机操作技艺,广泛开展科技文化交流,受到了海内外人士的普遍关注和赞誉,也进一步推动了南京云锦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
时值2008年,南京云锦的发展更是让人振奋。因为,南京云锦工艺品正式被确定为“2008北京奥运会特许商品”,面向全球限量发售1万件。南京云锦研究所所长王宝林对笔者说:“争取了一年多,太不容易了。”北京奥组委的要求非常严格,而一套云锦工艺品从设计、意匠、挑花,再到装机、织造,工艺复杂、耗时很长,有时工人们不得不日夜赶工。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奥组委选中了“天坛”和“长城”这两个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的图案。
南京云锦成为奥运特许商品,赚钱的目的似乎还在其次,重要的是,借助这个机会,云锦成功地成为南京的一张城市名片,也成为新世纪最成功的一次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