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上涨会压垮中国这座“世界工厂”吗?
李长安:增加居民收入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目前我国工资上涨的社会压力很大,居民对涨工资的预期强烈。如何防止工资上涨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同样应该引起调控部门的关注。
据统计,去年全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7.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5.4%,均大大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这也是近些年比较罕见的现象。此外,随着新劳动法的颁布和社会保障覆盖面的日益扩大,工资上涨的强制力正在逐步形成。
因此,在保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关注工资成本上升过快给制造业乃至中国经济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按照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如果劳动和资本是可以互相替代的,那么当劳工成本上升的时候,企业主就更倾向于用资本替代劳动,从而减少就业人数。在当前我国就业压力日益沉重的情况下,扩大就业的战略目标就会很难实现。
另一方面,工资成本的上升正在成为物价上涨的又一潜在因素,工资上涨对物价上涨的压力同样不可忽视。有关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企业人工成本的总水平每提高10%,产品的总成本就会增加3%左右,对物价指数的影响大约有1.5%。
因此,我认为,在当前通胀压力条件下,“涨工资”绝不是“一涨了之”那么简单,而是应该把核心工作放在努力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上面。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既让大多数国民实现涨工资的愿望,又可以避免工资与物价出现螺旋上涨、加剧通货膨胀的双重目的。
对我国制造业而言,面对工资上涨已成为未来趋势的确定预期,向现代制造业转型就成为不可避免的选择。这其中,以信息化改造传统制造业是一条有效的出路。借助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不但是提高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整个制造业产业水平提升的有效途径。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
文章关键词: 形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