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上涨是经济增长的副作用
投资与慈善
《第一财经日报》:你在新兴市场有不少个人的投资,例如制造业、服务业、医药行业。那么,你在中国发现了哪些机会?有什么成功的案例吗?
约翰·拉特里奇:我们有两种投资业务,一种是私人股权投资业务。至今为止,我们只在美国拥有控股公司,在中国还没有这样做,但不久的将来中国也会有。
另一种是投资股票债券。我在美国有几个电视节目,许多观众看了节目后都表示对中国投资市场很感兴趣,也愿意到中国投资。但在中国投资对多数美国人来说仍很困难,因为他们不懂中国的政策法规。
美国人对中国资源型企业有极大兴趣,而我的兴趣则侧重在技术型公司,包括中小型企业。因为,中国的大型企业会有充足的资本来源,可以向银行贷款,可以进入股市融资;而对中小企业来说,没有更多的资金来源,但正是这些中小型私营公司提供了就业。中国的中小型私营企业特别需要金融资本支持。
当美国银行来到中国时,它们是带着对中小型企业的投资经验而来。美国银行如今也的确在中国有大型的投资。美国的投资公司为中国带来了私募股权创业资本,这些也是中国小企业所需要的。
从长期投资看,我选择移动通讯行业,因为它们有强势迅猛的增长前景,例如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还有比如华为,我想如今华为是思科的主要竞争对手,对于美国投资者来说,他们若投资思科,华为无疑也会是好的选择。
当然,互联网公司也很有潜力,比如新浪、搜狐、百度――尽管有时它们的价格过于昂贵。
《第一财经日报》:你以前曾经在中国市场遇到过投资障碍吗?
约翰·拉特里奇:我在中国市场唯一的障碍就是,我在中国的时间和经验都不够,这让我不能感到和中国本土投资者一样舒适自在。比如,中国本土投资者比我更懂得法律、懂得沟通、懂得如何分散风险,他们也了解如何协调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但是,我和中国本地伙伴一起工作,通过他们了解中国市场投资的经验。所以,我一直没有遇到太大的问题,但我一直保持小心谨慎。
除了投资,我还有一个计划。在北京,我投入资金让一些学生到贫困地区的学校去,帮助那里的孩子们兴办教育、建立图书馆。
我们上一次的活动是和17名北京农业大学学生合作,他们到西藏拉萨一所为残疾儿童和孤儿设立的学校。我给他们5000本书带到西藏,他们在那里建了一个图书馆,盖了一座花园,并和那里的孩子一起呆了一个月。但更重要的一点是,这17个大学生自己掏路费,坐两天火车到西藏,一个月睡在当地小学的地板上,他们发自内心想要帮助西藏的那些孩子。当我问这些学生,你们为什么要去那里,他们说想让那些孩子知道有很多人在关爱他们――这才是真实的一面。
《第一财经日报》:谈到慈善活动,世界范围内出现一个新趋势,比如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展示了他们全新的“慈善资本主义”精神。你认为,是否需要建立一个全新的“资本主义”体制,以抵制和纠正众多贪婪投机的企业造成的混乱?
约翰·拉特里奇:发生在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次贷危机、各种丑闻以及贿赂是非常丑陋的,这显然给资本主义市场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此,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推崇一种精神:怎么把钱用到刀刃上,不是只顾眼前,而是应该以如何关爱别人作为衡量准绳。我鼓励所有商人,充分利用自己的资金去帮助有需要的人们。这是我们真正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