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在调整中寻找新的平衡点
新华网北京4月20日电(记者赵晓辉、陶俊洁)一季度,中国股市经历了深度调整,整个市场的估值重心下移,催生着股改后A股市场新估值体系的构建。在中国经济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稳定发展的背景下,中国股市也将在调整震荡中走向新的理性均衡。
多重因素触发A股回归性调整
今年一季度,上证综指从5261.56点跌至3472.71点,跌幅达34%,创下了18年来的第二大季度跌幅。进入4月份,在13个交易日内,上证综指下跌超过10%,最新收于3094.67点。备受关注的A股第一权重股中国石油18日跌破发行价至16.02元。
分析其中原因,多重因素交织形成的共振,造成了空前的市场冲击,同时触发了股市的回归性调整。
今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使得金融机构的压力与日俱增,并逐渐传递至实体经济领域,由此引发对世界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心。与此同时,国际股市也呈现大幅回调趋势。
中国经济也面临较大的物价上涨压力和投资过快增长的严峻挑战,必须继续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
南方基金报告认为:“上述风险在去年四季度就开始显现,只是国内投资者当时还处于大牛市的兴奋中,过于强调流动性充裕对股市的推动作用,而对这些风险因素有所忽视。目前市场已更为冷静客观地正视这些风险。”
与此同时,大小非解禁与巨额融资带来的扩容预期,增加了股市的资金面压力。在这些利空因素的作用下,尽管一季度有大量新基金获批,股市仍持续走低。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此轮调整建立在去年股市快速大幅上扬的基础上,而近段时间震荡的明显加剧,与资本市场自身的调整也不无关系。
“剧烈动荡”酝酿新估值体系
各种迹象表明,在A股市场剧烈动荡的表象背后,一个新的估值均衡标准正在酝酿。长城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勇认为,大小非解禁、上市公司未来业绩的增长速度、A股全流通后与国际市场的接轨等,决定中国股市将迎来一个新的估值体系。
在大小非解禁的背景下,新的估值体系坐标将由以机构、中小投资者为代表的“证券市场存量资本”一方和以大小非减持、上市公司再融资为代表的“产业资本”一方的博弈得出。
博弈最终得到的,将是中国股市一个新的平衡点,即在某一个价位的估值水平上,产业资本和大小非都不再减持,上市公司也不再愿意在低位上再融资,回归理性的中国股市将借此更加健康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