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戈尔:李如成的“青春”演绎
雅戈尔是中国“丑小鸭”变“白天鹅”的神话,而领头人李如成的人生之路也随之起伏跌宕。
1958年,李如成父亲被打成右派,全家人从繁华的大上海下放到宁波南郊段塘镇,尝尽中国最底层社会的艰辛。
1980年岁末,已近而立之年的李如成来到了镇办的“青春服装厂”。说是工厂,其实只是用两万元安置费勉强建起来的小作坊。车间就在村边戏台的地下室,缝纫机是职工从自家搬来的,主要业务是为别的工厂代工短裤、套袖之类的低档产品。凭着勤奋努力,李如成进厂不久便被任命为裁剪组长。然而,不久受到市场的冲击,业务断档,100多名知青面临失业。这时李如成偶然听人讲起东北有一厂家需要找合作伙伴,便主动请缨前去联系。几经周折,终于拿到了这笔令企业绝处逢生的业务。12吨面料发来,令李如成潜在的经营管理才能展露了出来,他既当设计师又当调度员,把各个环节安排得妥妥帖帖。当年结算下来,厂子的利润从几万元猛增至20万元,工人月工资从二十多元涨到七八十元。李如成由此得到了大伙的信任和拥戴,在职工的一致提议下,李如成担任了青春服装厂的厂长。
上任不久,李如成捕捉到这样一条信息:百年老厂上海开开衬衫厂正在寻找联营加工点。他当即赶赴上海。李如成的真诚、执著打动了开开决策层,双方联营一拍即合。李如成对上海来的师傅待以上宾,虚心求艺,生产上兢兢业业,不敢有任何差错。天道酬勤,短短两三年间,工厂获得数百万元的利润,掘得了宝贵的第一桶金。
通过横向联营,青春厂学到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培育了队伍,还完成了一部分资本和技术的积累,有了一定的业务通道。但横向联营受制于人,发展空间较窄,企业要再上台阶,就需要创造自身独立的品牌。就市场而言,当时处在短缺经济大背景下,好产品是“皇帝女儿不愁嫁”。1986年,李如成刚刚把自己的第一个品牌——北仑港衬衫推向市场,便受到各地商家的追捧。山城重庆发来一份紧急电报,“山城人民盼北仑港,火速发货”。第二年北仑港被国家商业部通报为全国畅销产品。
当众人还沉浸在“北仑港”旗开得胜的喜悦中时,李如成却意识到北仑港品牌的局限性:品牌地域色彩太浓,文化含量不够,缺乏提升的空间。1990年8月,在李如成的精心运作下,一个全新的中外合资企业雅戈尔制衣有限公司宣告成立。YOUNGOR(雅戈尔)是“青春”两个字的英文名称,李如成认为“雅戈尔”既有着“青春”厂的历史延续,又寄托着对未来的期待,且无论是英文还是中文,均书写流畅,音节朗朗上口,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创意。本文发表于博锐|boraid|李如成选派大批员工到国外留学取经,按照国际顶尖产品的标准来制订企业的工艺、技术流程和质量检验体系,为雅戈尔创造了一个很高的起点。1991年“雅戈尔”品牌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1998年雅戈尔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如今雅戈尔年产衬衫1000万件、西服200万套,其他服饰2000万件,成为中国服装行业当之无愧的领军企业和亚洲最大的服饰面料生产基地。
脚踏实地谋发展
有人说,李如成处事低调,外圆内方,不狂不妄,不发“热烧症”,能善听各方意见,故决策较少失误。宁波有3000家规模以上服装企业。当时与李如成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并非雅戈尔一个企业,但20多年下来,有的企业已无声无息了,还有些企业老“长不大”,而雅戈尔却始终处于领跑者之列,并且后劲十足。
李如成说,雅戈尔没有经验,任何企业的发展都必须将自身条件与市场实际相结合,套用某个模式是不行的。如果说雅戈尔真的有什么经验的话,就是决策者要经得起外界的诱惑。“1998年雅戈尔上市成功,当时手里资金比较宽裕,有人出主意搞金融、高科技产品等,我们都回绝了。多元化不仅仅是钱多钱少的问题,而是要有人才、市场的支撑,要有多种要素的配套。我们擅长的是做服装行业,把服装行业做大做强,企业同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企业成功的关键不是跑得快,而是少走弯路,不犯或少犯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