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G的致命诱惑与致命危机
而我们也做过这样的尝试:从目录上的选品、到目录的风格、到发放的人群选择都极力模仿M18,而且负责人都从M18过来的。但是结果10万份的目录,回单率也就是1/1000,还不如去发电子邮件的回单率高呢。
我还有一个朋友的公司看见麦考林和红孩子的目录做的好,也开始去做目录的尝试,结果遭遇了滑铁卢,回单率1/1000还不到。原因之一是很多目录被员工卖给垃圾站了,而他们老板至今还蒙在鼓里。
我想PPG在报纸上做的整版的直销广告和目录夹带也会遭遇同样问题。这些从4A公司来的每年要花几个亿广告费的人是否能精细到M18这个程度呢?
还有,PPG对网络广告的投放浅尝辄止,因为网络可以对广告做精确的监测,所以PPG在网络上的投放太严格,太刻意要求门户网站广告即时带来的销售额能抵消广告的成本。而他们在网络投放的经验不足,网站和购物流程也没有在便利性上做足文章,结果是消耗了门户网站太多的资源却并没带来太多的销售额。所以到后来,这些大的门户网站大多都失去了对PPG的兴趣,而PPG也就减少了在网络方面的投放。通过我们的监测,PPG的广告费只有1%投放在网络上。
四、没有降低顾客购买门槛
看现在的VANCL的促销政策,新顾客买第一件衬衣只要68元,大大降低了顾客在网上买衬衣的门槛,虽然不无对衬衫质量的担心,但好在价格只要68元,在外面小摊买也就是这个价。同时VANCL还有4折抢购啊3件199啊等噱头,所以用户蜂拥而至去。同时VANCL又设置200元有优惠政策,这样就适当拉高了订单的成本。陈年以做B2C起家,转行来做衬衫直销,还是蛮专业蛮厉害的。
作为对比,PPG 07年主导的促销政策是,4件装500多,5件装700多等。虽然单价很低,但是对PPG的产品不确认的新用户,怎么敢一次性买5个,假如尺寸不对,或者样式都差不多,那该怎么办。太想拉动订单金额,其结果却适当其反,不能不说是个败笔。
还有,你现在到VANCL首页去看,会发现至少有200个城市能货到付款,而在PPG的网站上,花了好长时间才找到,原来他们的货到付款城市比200个还多。这又是网站设计上的一个败笔。
总结一下,我觉得PPG融资的对赌协议使其战略太冒进,互联网占的比例太少,广告投放太粗犷,没有降低顾客的购买门槛,是其在07年陷入危机的致命的点。不知其他人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