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纺织之都”以产业升级促城市转型
建设“创新城市”
在大力推进传统产业升级的同时,大邱把城市转型重点放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上,其核心是全力培育新型尖端技术产业。
大邱市这一选择经过了深思熟虑。一是大邱作为韩国东南部的中心城市,经过多年发展,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制造业比重到1998年达到顶点35%以后,目前下降为24.2%,产业结构形成多元结构;金融、保险、通信、物流等服务业比重上升为75%。相比之下,纺织业无论产值和出口的比重都大大下降,因此,传统纺织业已不再是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力。
二是从世界城市发展经验和趋势看,中心城市的发展不可能只依靠单一产业支撑。现代城市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通过尖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集约发展,增强自身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是大邱初高中教育水平全国一流,拥有优秀高等教育体系。其地处京釜交通大动脉的枢纽,周边有浦项、昌源、蔚山等几大工业基地支撑。这些都是发展现代尖端产业和知识产业的有利条件。大邱市认为,缺乏主导产业,尖端技术产业薄弱是大邱市城市转型缓慢的基本因素,因此,当务之急是要补上这一课。
为振兴尖端技术产业,大邱市拟把IT(通信技术)、BT(健康技术)、NT(纳米技术)三大产业作为“未来成长动力产业”重点加以培育。在IT和数字电子技术方面,计划自2007年至2011年总投资1749亿韩元,集中发展手机终端、显示屏、新一代电脑及U—Safety等产业,并建设大邱e—valley,大邱庆北科技研究院、公寓型数码电子零部件园区以及东大邱风险产业投资园区等。
在BT产业技术方面,预计自2007年至2013年共投资1611亿韩元,重点培育运用尖端技术的生物韩医处方治疗产业、现代医疗产业,包括建设老年康复中心和健康产业化中心等。
在NT产业方面,计划投资106亿韩元,重点投向纳米融合技术研发,力求将其培育为主力产业。目前纳米零部件实用技术中心已经竣工,核心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正在加紧进行。另外,智能型汽车零部件、机器人以及机械、金属、航空零部件产业也是扶持重点。
知识基础产业也被作为实现城市转型的核心产业。大邱市计划根据政府的知识产业发展相关政策,通过扩大税收和财政支援,加快其发展速度。具体包括:建设知识基础产业综合园区、知识产业经济特区、软件产业中心;同时决定集中投资发展游戏、动画、服装设计、音像等文化产业和会展产业。
2007年底,大邱和庆北地区被政府指定为“经济自由区”,在企业经营和吸引外资方面享有税收等多种优惠。大邱市市长金范一说:“大邱市正在恢复生气”,他强调:“培育尖端产业,大邱必须拼死地努力。”
转型任重道远
大邱的城市转型工程,自上世纪90年代末正式起步,迄今虽已取得较大进展,但总体看来仍然任重而道远。仅以纺织产业为例:由于战略产业培育计划未能真正落实,导致生产继续萎缩。作为主力的喷射式织机,1998年尚在运转的约有5万至6万台,2005年骤减至1.5万台,最近八九年里减少75%左右。这些织机绝大部分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购置的,早已超过使用年限,设备老化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并且维护费用上升,5年之内大部分必须废弃。出于效益考虑,不少企业把织机处理到他国,但打算购置新型织机的企业很少。纺织厂商和专家要求政府重新检讨产业升级计划。
城市转型无法一蹴而就。大邱城市转型面临诸多困难因素。一是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中长期积累的问题包袱沉重,涉及方方面面,牵一发而动全身。二是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工程浩大,需要庞大财源,资金投入成为最大瓶颈。例如“米兰计划”当初计划总投入3000亿韩元,其中仅国家财政拨款700亿韩元到位,吸收民资的计划5年过去仍未得到落实,致使第一期工程结束时进度才完成计划的18%。三是城市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吸引外资,但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改善进展迟缓,对吸引外资形成制约;对外宣传不足,也影响海外对大邱的了解。四是城市整体转型必须由中央、地方和民间企业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其中中央政府的作用尤为重要。中央要把地方城市转型纳入国家规划、整体推进,除了宏观布局、财源保证外,尤须提供必要的政策环境。
尽管未来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仍然艰难曲折,但是,大邱市市长金范一表示,不实行转型,大邱就会成为“绝望的城市”,失去了生气和活路。目前方向已经明确,道路已经确定,需要的是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