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贸发展战略的历史沿革与内涵调整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提出“市场多元化”、“以质取胜”、“大经贸”和“科技兴贸”四大外贸发展战略,推动中国迅速跃升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创造了发展中国家贸易增长的奇迹。党的十七大把自贸区建设提高到战略高度,为外贸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力。要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有必要对原有外贸发展战略的指标体系、实施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调整并充实新的内涵。
一、市场多元化战略
1990年,针对我国对外贸易过于集中在美国、日本、西欧、中国香港等市场的问题,为突破西方制裁,减少政治、经济风险,争取更大的发展回旋余地,我国正式提出“市场多元化”战略。其主要内涵是:在巩固和扩大发达国家市场的同时,加快开拓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和地区市场。
(一)对美国、日本、欧盟和中国香港的出口集中度逐步下降,但开拓新兴市场仍任重道远
十几年来,我国出口市场的战略格局出现了可喜变化。整个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美国、日本、欧盟、中国香港等四大传统市场的出口绝对额大幅上升,但这四大市场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却下降了6.6个百分点;我国对东盟、韩国、中国台湾等三个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出口绝对额增长了近4倍,占比上升了3.5个百分点。2000—2006年,美国、日本、欧盟、中国香港四大市场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由72.2%进一步下降到65.3%。
开拓新兴市场仍任重道远。1991—2002年,我国对发展中国家等新兴市场的出口比重从23%提高到32%,上升了近9个百分点,但我国在其总进口额中所占的比重仍然较小。2003年,我国对拉丁美洲的出口只有119亿美元,仅占拉美总进口额3770亿美元的3%;对非洲出口仅102亿美元,仅占非洲总进口额1730亿美元的6%。这说明我国在深度开拓传统市场的同时,与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关系仍待加强。
(二)要推进战略资源进口来源多元化,是市场多元化的重要内容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人均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2。2006年,石油、铁矿石、氧化铝和铜等对外依存度均超过40%。作为世界第一战略物资的石油,我国的储量仅占世界份额的2.3%,从1993年起我国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3年,我国原油和成品油进口超过1亿吨,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而且我国石油进口来源地高度集中,一半以上来自政局动荡的中东地区,80%以上的进口石油运输通过马六甲海峡。推进能源进口多元化,保障战略资源进口安全已经刻不容缓。
实现进口战略物资的市场多元化,需要与“走出去”战略统筹实施。国外成功经验表明,境外资源供应宜采取4:4:2的比例,即40%靠境外自主投资开发、40%靠长期供货协议、20%靠现货贸易,而目前我国战略性资源的境外开发权益产量占当年进口总量的比例中,最高的是石油,但也仅有21%,需要加大发展力度。开发境外资源,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和国内企业密切配合,协调行动。要继续放宽对外投资限制,提高对外投资便利化程度,并对开发利用境外资源的企业提供必要的财政和金融支持。
要构建安全的外部资源交通和运输体系。我国16个周边国家的天然气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42%,铁占33.9%、铜占22.6%、镍占23.1%、钨占26.6%。要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加快油气管道、港口、公路和铁路等国际性战略通道建设,尽快形成我国通往世界重要资源富集地区的安全通畅快捷的现代化交通网络。其次,要加快发展远洋运输船队,大幅度提高国内企业运输外部资源的能力和降低远洋运输成本。
二、以质取胜战略
1991年,针对一些企业重视完成出口数量指标,而忽视质量控制的现象,为增强我国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利益和外贸信誉,我国提出“以质取胜”战略。其基本内涵是:从出口商品的各个环节确保质量,推动我国外贸增长由粗放型经营转变到集约型经营;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增加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
(一)“以价取胜”和“以量取胜”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
我国对外贸易的显著特征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或者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中需要较多劳动投入的产品出口为主,数量大而附加值低,价格成为企业出口竞争的主要手段,总体上仍属于一种粗放型的贸易增长方式。这就决定我国在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从宏观来看,贸易条件有恶化趋势。贸易条件是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比率。自1995年以来,我国出口价格不断下降,进口价格却不断攀升,贸易条件明显背离世界贸易条件的变化趋势。据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统计,如果以1995的贸易条件为100,2002年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为101,发达国家的贸易条件为99,均变化不大,甚至发展中国家还稍有改善。中国的情况则相反,1994年的贸易条件为105,2000年下降到83,2002年进一步下降至78。贸易条件的恶化表明我国对外贸易的效益呈下降趋势。
从微观来看,许多商品在出口数量扩张的同时,价格却持续下滑。例如,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数量居世界第一位,但由于缺少品牌和技术含量,出口价格长期处于低水平。根据日本纺织品进口协会的统计,2001年日本自中国进口服装的平均价为每吨201万日元,仅分别相当于意大利、法国、英国产品平均价格的9.6%、10.1%和13%。中国服装商品进口价格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同时也低于越南每吨280万日元水平,在日本7个主要服装进口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