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绒线大王沈莱舟
用别人钱赚第一桶金
绒线,是地地道道的舶来货。1900年一位名叫金永庆的货郎从卖头绳中赚了点小钱,在兴圣街(今永胜路)开了家金源茂毛冷(当时称绒线为毛冷)店,专卖绒线。这是上海,也是中国第一家专营绒线的商店。喜欢赶时髦的上海人,对这种既保暖又美观,还可以结了拆、拆了结的绒线情有独钟,使绒线业迅速地发展了起来。兴圣街上的绒线店一家紧挨着一家,成了名副其实的绒线一条街,销售量占全国的90%以上。以致上海滩当年盛行了这么一段民谣 :买呢绒棋盘街,买绒线兴圣街,买假货大兴街。如今,这条总长不超过100米的小马路历经100年的沧桑,旧貌依然,偶尔还能看到一两面墙上用黑漆写着的大字“绒线”,仿佛在提醒人们这条街昔日的繁华。
沈莱舟将自己从当学徒开始积蓄起来的全部家当都拿了出来,开了这家名叫恒源祥的小店,但小店的绒线生意并不好,因为上海的老百姓已经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式:买绒线兴圣街。这就使沈莱舟下定决心: 一定要将恒源祥搬到兴圣街去。因为“只有把店开到兴圣街,恒源祥才称得上是地地道道的绒线专卖店;店开到那里,我才有了一双眼睛。” 然而,资金是摆在沈莱舟面前的一大障碍。但机会总会在不经意中产生。
恒源祥创办以后,沈莱舟一直利用英国商人亨特生的德记洋行与意大利人做生意。隔几个月他便会发出一大宗的货单,由意大利人依据货单运来大笔的货。当时唯一的运输方式是船运。原先沈莱舟订货时需先付20%的定金,其余的货款等到货到后付清。几笔买卖做下来,意大利人对沈莱舟深信不疑,发货从不迟疑,而货款可以等到沈莱舟将货全部出清后再付。这就应了沈莱舟“一等商人用别人的钱,二等商人用祖宗的钱,三等商人用自己的钱”这一信条。
沈莱舟当时从意大利进口的最大宗货物是人造丝,由于这项技术是由意大利人发明的,故在意大利本地的人造丝非常便宜。人造丝虽然牢度不强,但由于其色彩艳丽,手感滑腻,加工后的织物非常漂亮,故在上海市场供不应求。从意大利进口人造丝贩卖给成衣制造商,至少能获得百分之百的利润。沈莱舟先后进了3船货,获利丰厚,于是便在1933年底前从意大利进了第4笔货,数量比前三笔的总和还要多,预计货物能在1933年的12月30日左右运抵上海。
但就在货物快要运到上海时,沈莱舟从海关的一个朋友处获得一个信息 :为了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政府准备从1934年1月1日起大幅度地提高几十种商品的进口关税,其中包括人造丝,在原先征收33%关税的基础上,增加到100%。如果船耽误了行期,一旦过了12月31日,沈莱舟的这批货要多付几百万元的税。
沈莱舟忧心如焚,一天要拍好几份电报与船东联系,好话说了一箩筐,船总算在12月31日进了上海的吴淞口。
税率突涨,进口人造丝的价格自然涨得更猛。由于短缺,人造丝依然行销。沈莱舟以新价格卖给各地客户,从中狠赚了一笔,这也称得上是沈莱舟掘得的第一桶金。
有了这笔钱,沈莱舟终于可以实现将恒源祥搬到兴圣街的梦想了。经过多次考察,花了好几根金条,沈莱舟顶下了兴圣街与法大马路(今金陵东路)交汇口的139号至141号整个一幢两开门面的3层楼建筑物。不久,又顶下了法大马路143号,以后还将139号143号房屋的产权都买了下来。1935年初,装饰一新的“恒源祥公记号绒线店”开张了。一连3开间的门面,楼上还有仓库和账房,是同行中门面最大的。将恒源祥开在这里,沈莱舟等于扼住了兴圣街的咽喉。
营销策略步步为营
恒源祥搬到兴圣街,沈莱舟是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的。新店面一开张,他便使出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商业运作。
当时兴圣街上几乎所有的绒线店,外表都没有橱窗,绒线都是摆在店堂内的木头柜子里,再加上店内灯光暗淡,顾客站在柜台外朝里看,连绒线的颜色也分辨不清楚。大红与酱红、深绿与深蓝……有时连店员也会搞错。当时先施、永安、大新、新新四大公司,已在南京路陆续开张,将欧美大都市流行的百货业销售方式传递到了上海。沈莱舟学习了这种崭新的方式。他将恒源祥装饰一新。沿街是崭亮的大玻璃窗,上海滩流行的霓虹灯从1楼装到3楼,店堂里灯光明亮,摆绒线的全部是玻璃柜台,绒线摆在柜台里,粗粗细细,各种颜色,一目了然。
绒线与其他纺织品相比,最大的优点之一,就是可以拆了结,结了拆,编织出各种各样的新花样。但由于绒线是舶来货,传入中国不久,大多数家庭主妇还不会编织毛线。少数几个会编织的,只不过区区几种花样,久而久之,兴趣索然。沈莱舟了解到这一点,便开始着手从这方面突破。说来也巧,上海有几位心灵手巧的职业女性,编织各种花式的毛衣毛裤,围巾、手套、帽子等。其中一位是大名鼎鼎的绒线编织大师冯秋萍,另一位是黄培英,中国职业教育家黄炎培的堂妹。沈莱舟用重金聘她们到恒源祥来坐堂,当众讲授编织技巧,向顾客传授编织绒线衣的窍门。1938年11月,上海著名的《申报》第14版,就曾用整版篇幅以恒源祥绒线号为标题,介绍了恒源祥与著名绒线编织大师冯秋萍、黄培英。沈莱舟还专门花钱印刷“冯秋萍毛衣编织花样与技巧”的小册子,在店堂里免费散发。
同时,为了扩大恒源祥的影响力,沈莱舟不仅上电台打广告,同时还邀请著名演员周旋、白杨、上官云珠、童芷苓、竺水招、徐玉 兰、尹桂芳等明星来当模特,穿上冯秋萍专门编织的毛衣亮相造势。
绒线编织毕竟是个新鲜事物,编织毛线用的竹针当时也十分畅销。沈莱舟专门从日本进口了一批竹针,两根一副地重新包装。顾客在恒源祥买一磅绒线就送一副竹针,这种买一送一的做法也是兴圣街其他绒线店老板们没有想到的。
1945年8月,抗战胜利。上海各界妇女民主气氛日益浓烈,走出家庭,自食其力,成为妇女界的时尚。沈莱舟审时度势,再次邀请因抗战而静寂多日的冯秋萍重新出山,并买下了复青玻璃电台和新运电台的各档黄金时段,请冯秋萍讲授绒线编织技法,同时将讲课的内容整理成书,《秋萍毛线刺绣编结法》4集共16册的图书。海上名人王晓籁、严独鹤等为此书题签,沈莱舟重金聘请上海小姐谢家骅、著名京剧明星李蔷华、电影明星张翠红等担任模特儿,在书中一一刊登她们身着冯秋萍专门编织的新潮绒线时装。书放在恒源祥店堂里免费赠送。
1947年7月,上海各报刊登上海裕民毛绒线厂的一则广告:为增进用户兴趣,特举办“绒线编结品有奖竞赛”。该项竞赛开出了丰厚的奖金 ……
这是沈莱舟为恒源祥推出的绒线系列广告的一部分。
同年9月中旬,上海各报刊出了“由梅兰芳博士、刘海粟博士、沈莱舟先生、鲍国芳女士、冯秋萍女士”担任评委评出的“绒线编结品有奖竞赛”的获奖者名单,然后在同一版面上又推出了绒线编结品大师冯秋萍为其绒线新装促销的广告,同时宣布“秋萍编结学校招收新生”。
深秋,是绒线销售的旺季,沈莱舟又在上海各报刊登广告:恒源祥绒线店推出“海陆空有奖销售”。这在上海滩物商界里是史无前例的。所谓“海陆空有奖销售”,就是超等级的获得者可在上海龙华机场乘飞机到天空中遨游 ;特等级获得者,可乘海轮到宁波玩2天;优等级获得者可坐火车到无锡、苏州玩2天。当时坐飞机是一件极为稀罕的事情。买绒线还有机会得奖乘飞机,一时轰动沪上。恒源祥各绒线店号的生意日日攀升。沈莱舟与上海各界名流,与超等奖的获得者还在龙华机场的飞机前拍了张合影,刊登在报上,以示公正。再一次在上海引起轰动。
这一系列的商业运作,使恒源祥名声大噪,生意日益红火,然而一场阴谋悄悄向沈莱舟袭来……
不满封杀建自有工厂
由于绒线是舶来货,上海滩所有店里的绒线都是由英商洋行,以后陆续还有德商洋行与日商洋行供给的。兴圣街上最大的绒线店如隆兴昌、泰隆、兴源盛等共8家,号称“八大号”,联手向洋行进货,再由他们将绒线批发给其他绒线店。为了办事方便,他们还成立了一个联丰办事处。“八大号”从洋行拿货,不需要预付货款,同时,能拿到九二折和九三折的折扣。而其他绒线店从联丰办事处进货,一则需要预付款,二则只能拿到九八折的折扣。
1933年的某一天,沈莱舟的副手、时任恒源祥副经理周红喻到联丰办事处进货,办事处里的人面若冰霜,最后才有一个人出来说:“你们恒源祥店太大了,恒源祥的货我们供不起。”沈莱舟找人细细打听,这才晓得“八大号”已联手通过决议,拒绝向恒源祥供货,封杀恒源祥,达到最终将恒源祥赶出绒线行业的目的。
其实沈莱舟早已对联丰办事处制订的不公平的折扣不满了,“封杀”这一举动反倒让沈莱舟提早下了一个决心,就是要想将绒线业做大,必须自己办厂,这样才能有最稳固最便宜的货源。于是他一边继续从国外进口各种花色的绒线以解燃眉之急,另一方面和同样有办厂意愿的兴申泰绒线店老板刘文藻、义生昌华洋杂货店的老板冯生等商量,集资35万元,以后又陆续增资到60万元,合股集资办厂。
沈莱舟在英租界马白路(今新会路142号)觅得一块地兴建厂房,进口机器设备和进口生产绒线的原料毛条。1936年初,一家专门生产绒线的裕民毛线厂诞生了,职工200余人,生产的绒线起名“地球牌”与“双洋牌”,这是中国最早诞生的绒线厂之一。随后又有几家绒线厂在上海诞生,如生产皇后牌、红美牌、绿美牌的中国毛线厂,生产双猫牌、小囡牌的上海绒线厂等。
中国的民族绒线业就此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
1948年初,沈莱舟的事业走到了顶峰。他的恒源祥单单一家总号一天销售的绒线就1000磅以上,被称之为“绒线大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大典,巧的是,恒源祥也在当日发行股票,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发行的第一张股票。1950年1月,随着震天的锣鼓,恒丰毛纺织厂建成开工,当日便生产出第一绞优质毛线,沈莱舟将它定名为“红福牌”。同日,“红福牌”绒线在恒源祥上柜供应,被顾客一抢而空。
时至今日,恒源祥发行的第一张股票还珍藏在恒源祥现任董事长刘瑞旗先生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