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棉花引领世界 “破茧”之中等待重生
四年来,涉棉企业利用棉花期货市场套期保值,规避了市场价格风险,提高了企业效益,实现了企业稳健经营。套保的企业数量2004年10月份仅有7家,到2007年底,涉棉企业已达6000余家;同时由于期货市场所推行的交割棉标准,贴近国家标准,成为目前国内众多加工行业在每年棉花上市之初就严格要求的标准,也因此对于中国棉花产业的发展,未来包括异性纤维、杂志、水分等都进一步向国际市场接轨,中国棉花的优势不断显现;同时,由于棉花期货的推出,成为众多现货加工企业、贸易企业以及部分纺织厂套期保值的场所,利用期现价差进行套利操作,为现货销售保驾护航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运行4年来,逐渐被加工企业、贸易商、纺织企业以及棉农等关注,成为市场的一个风向标。
4、仓单是问题吗?――关键在于投机力量相对不足,持仓太小
在我们跟踪统计的过程中,郑棉实盘比(仓单占单变持仓比)每年的季度性呈现出高位水平,也一直被理解为郑棉的现货抛盘压力较大,历史上最高突破100%这样的水平,而目前在70%的比例,如果考虑有效预报能够达到85%水平。
也因此,郑棉上市4年来,被市场一直诟病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实盘压力太重,经常受到套保抛盘的打压,期棉活跃度受到抑制,从表面现象来看,的确有这个问题,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从中国棉花市场的容量来看,按照郑棉运行以来的最大持仓量174308手(合871,540吨),也仅仅是中国棉花市场一个月的消费量,截至目前仓单加有效预报量最高达到10570张(08.04.29)约合211,400吨,更是无法与现货市场规模(每年1000多万吨)相比较。
所以,对于目前的郑棉仓单问题应该用辨正的观点来看,短期内可能会是市场发展的一个禁锢,但如果未来持仓量能够急速扩大,进一步吸引企业参与,市场的发展空间将无法想象。
二、郑棉未来发展面临新机遇
1、纺织企业的参与度:未来预计不断增强
郑棉上市以来,所吸引的套保企业主要集中在加工企业、贸易企业,很少出现纺织企业,这与历史形成的原因有很大关系,因为纺织企业习惯于现货的赊购赊销、且现货送到厂,而且纺织企业近年来资金相对紧张“有心无力”等,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之前纺织企业以扩锭、出口量比规模,很大程度上对于棉花原料的关注度非重点;
但进入2008年以来,很多都在发生着变化,纺织企业所面临的新问题将使其不得不重视原料价格风险规避,在面对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提升、资金信贷紧缩以及下游销售价格受到国际卖家包括印度、孟加拉、越南等纺织企业后起之秀的夹击下,以及2009年开始纺织服装出口配额对欧盟均放开背景下,这些原有的优势不断削减,而同时现实一些无法摆脱的困境面前,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提高周转度,且降低采购成本,规避风险成为其必然的选择,棉花期货由于杠杆交易,以及对现货的套保功能,都将会吸引纺织企业的关注度。
2、内外期棉竞争:中国未来将占据主导
相比ICE期棉(前身NYBOT),郑棉无异于一个“新生儿”,由于投资机构,市场关注度等的相对不足,郑棉上市之处曾追随外棉而动,国内主要投机者比照上市的成熟品种,比如大豆、金属铜等,外盘一度引导郑棉走向,并且由于其投资主体结构主要以势力雄厚的基金为主,涨跌的波动性也远大于郑棉市场
回到本文的前言部分,在有国际市场一系列利好基本面情况下,美棉却未能承继涨势,2008年3月份以来掉转之下,跌幅且大于国内市场,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未来两个市场的发展方向,郑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引导未来的纽约期货棉走向,具体原因,就是中国棉花消费市场在国际上占据的主导地位,以及美棉在国际市场上的尴尬所在:尽管产量缩减、出口可能随之下降,但本身其国内消费量的下降趋势之下,美国棉花现货不得不最终依赖中国市场消化,这是与其它农产品包括玉米、大豆、小麦等本质的不同地方,也正因此,我们可以大胆的做出上述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