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动荡之年很困难很受伤 中国制造面临着生死之痛


http://www.texnet.com.cn  2008-07-28 08:20:10  来源:金融界 收藏

  对于多数封闭的企业家而言,今年,传统的生产经营思想可能需要一次彻底的改变。那些对汇率、国际市场不闻不问的CEO们重新思考在国内经营的战略,并开始思考如何将中国融入其全球战略诸如此类的命题。毫无疑问,中国渐渐成为主要的产品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孕育基地。

  过去的一年,对中国传统制造业大多数的玩家而言都是灾难性的一年。劳动力、土地和电力价格一直以两位数的速度上涨。对于多数封闭的企业家而言,传统的生产经营思想可能需要一次彻底地改变。中国正在改变中的成本及货币架构驱使那些对汇率、国际市场不闻不问的CEO们重新思考在国内经营的战略,并开始思考如何将中国融入其全球战略诸如此类的命题。毫无疑问,中国渐渐成为主要的产品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孕育基地。“世界工厂”中国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的角色可能正在逐步改变。但是在价值链条上移的过程中,中国企业承受的除了工资成本上升与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对于制造利润造成的压力外,还需要承担未能实现运营优化等限制利润的重要因素带来的压力。

  人民币究竟值多少美元?

  人民币汇率被低估,给中国出口商带来的“不公平的价格优势”正在被急剧削减。过去6个月,人民币对美元史无前例地升值了6.7%。经济学家预计,在2008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上升10%到15%。随着中国的劳动力与原材料成本日益攀升,越来越多的出口企业正在避免使用美元或是想方设法抵消美元不断贬值的影响。人民币究竟值多少美元?在过去的一年,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此前极少被提及的汇率的问题开始被重视。香港驻粤经济贸易办事处主任梁百忍则预言:未来两年,珠三角8万加工贸易型港企都将面临生死攸关的抉择。他呼吁港企要尽快转型升级或者迁移,越早行动越好。

  有相当多的加工贸易型企业无法低于汇率所带来的利润侵蚀。“陶瓷之都”佛山最高峰期曾达到了10000多条陶瓷生产线,经过外迁和关闭剩下不到1000条,今年还将再强制性关闭约上百条生产线。穿过一片香蕉林,一些拥挤不堪的火柴盒房子聚集在田角上,一道白线划过这些方方正正的盒子,那是将村落与市镇连接起来的公路。这些公路在某种程度上就像一条长长的链轨,35岁的张小劲则是这条链轨上并不那么引人注目的一环。张依靠着为附近的制鞋厂做复杂的塑料模具生活,他明显感觉到东莞制造业的不景气。

  他是个身高体壮、留着寸头的小伙子,把自己裹在黑夹克里。他手下10个工人们6点钟就从床上爬起来,将装在木箱盒子里的各式各样的模具样品装载到卡车上。“明天早上10点半发车”, 张昨天斩钉截铁地说。但是位于长安镇的采购商在8点钟打来的一个电话则让张陷入了深深的沉默——对方要求维持以往的价格,而且希望能够将货款推迟一个月。张则提价30%,现款,他在那里发呆,不断打哈欠,所有人脸上都流露着睡眠不足的疲倦。“肯定不行,生意没法做了”,他的语气无奈却强硬。当他发现辩解无用时,就退身屋内,一个人站在房顶上望着长安镇吸烟,脚下的屋顶上是淘洗上来的碎钢屑,在钢屑旁边矗立着一整块铝板,上面用红色油漆写着模具加工以及张的手机号码。

  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美国消费购买力下降,对档次较高的鞋类产品需求量明显下降,东莞制鞋业首当其冲。倒闭潮当中,震撼的标志性事件,莫过于台资企业常登鞋厂的倒闭。2007年12月20日拥有近4000名员工的台资常登鞋业有限公司宣布停止经营,随后为员工支付了4000多万元人民币的经济补偿金,此事在当地同业间引起轩然大波,更引发其他业者倒闭的后续效应。去年10月以来,东莞制鞋、家具等传统企业出现大量撤出,更有甚者,仅2007年前三季,东莞就有数百家鞋厂倒闭,其中不乏台资业者。倒闭企业的客户开始将订单转至温州鞋企;由于环境不乐观,部分温州鞋类企业出于企业生存的需要,也不得不接受以前不愿接受的一些价位较低、利润空间很少的美国客户订单;出于对人民币升值的担忧,一部分企业将交货期未到的订单提前交货。

  “原料上涨得太厉害了。”张说类似的境况让他想起2003年那一年,金属价格一路高歌猛进,因为无法消化巨大的原料上涨步伐,他不得不转产歇业一年。而今年来势则更为凶猛——企业资金周转的压力大大增加。以目前的金属价格,过去只需30万元资金就可周转的单子,现在需要50多万元。由于缺少资金,张只能减少库存,采取“小批多次”的进货方式,但较低的库存经常无法保证企业稳定生产,运输费也“超支”,他还要养活工人。他刚刚为自己的产品小幅度涨价10%,销售量就比上月减少了一半。当地已有不少模具加工企业顶不住纷纷减产,甚至停产。张不为所动,他说服在家看护着三个孩子的妻子,决定将所有的现金悉数压上。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当数千家竞争者生产同样的产品,你如何树立自己的竞争力,答案往往直接而无奈——足够低的价格。“价格上的绞杀形同割肉,但深陷其中,我无能为力。”张小劲说。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中国制造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要闻
进入要闻>>


华兴纱管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