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制鞋等企业仍未度过寒冬
探因
统计局的这份报告中同时剖析了中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的若干难题。其中,银根紧缩首当其冲。
一项由浙江省经贸委、中小企业局、外经贸厅、省企业联合会等部门共同完成的调研显示:银行信贷紧缩,使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重重。今年浙江省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新增贷款由2007年的1487.27亿元,同比缩减为1093.69亿元,减少了四分之一。
“对救命资金的渴求,就像上甘岭的志愿军,一手拿着枪,但是枪里没有子弹,一手拿着水壶,但是水壶里没有水,嘴巴里念念叨叨地说:水水水。”一些企业主反映。
事实上,温州大多数企业正常的生产资金需求是能够满足的,尤其是那些规模大、生产经营效益好、信用等级高的优质企业基本上没有受到影响,最多只是心理层面预期资金偏紧。
但部分中小企业就没有这么幸运。它们普遍面临融资环境趋紧、资金较为紧张的局面,即使手中有地产、房产等抵押物,银行也会提出严格的要求。
“现在银行对贷款抵押物的要求很挑剔,不但嫌我房子老,还嫌我房子地段不好。”奔波寻求银行贷款的一位温州人感叹道,“在贷款政策收紧之前,各家银行对抵押物的要求并不算高,一般只要是具有合法产权的商业用房、写字楼、标准厂房、住宅,甚至老一点的房子都能当作申请个人贷款的抵押物,但随着银行放贷政策越来越紧,能做抵押物的房产范围也越来越小了”。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关于住宅抵押,温州银行的要求是必须达到面积60平方米以上、房龄在20年之内、评估价达到50万元以上。
台州市发改委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60%的企业认为当前向银行、信用社借款的难度有所增大,而在调查的中小企业中,这一比例更是达到了75%;67%的企业(其中中小企业比例达到了77%)认为向银行和信用社贷款存在相当的难度且贷款不能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
正门不开,只好走偏门。因为从银行贷不到款,民间借贷开始暗流汹涌。
“短期借贷是不少企业在资金链紧张时的‘救命稻草’,可是一旦发生支付风险,容易引起连锁风险反应,甚至对整个金融体系产生冲击。”一位从事多年民间金融研究的学者无不忧虑地表示。
而就目前看来,民间借贷也在逐步失效。与银行借贷相比,本来就是企业融资支流的民间信贷,要承担起主航道的责任,势必为其力所不能。
“以前中小企业是船小好掉头,现在是船太小反而经不起风浪。”周德文说。生产要素成本提高成为悬在浙江中小企业头上的另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这其中,屡屡上升的原材料价格让企业主们苦不堪言。过去一年里,温州打火机企业倒闭了八成,其中主要的问题是,打火机的原材料锌、镍、白金、铜等价格大涨,原来两万元一吨的铜,现在涨到了7万多元,锌也从原来的8000多元涨到了近4万元一吨。
一些玩具企业也面临着类似的烦恼,仅浙江绍兴就有近一半的企业亏损。一家玩具企业的老总透露,目前各种原材料,包括钢材、石油产品PVC等今年均出现了大幅上涨,其中玩具的填充物一斤就上涨了100%,钢材也上涨了30%以上,玩具行业的利润已经被压到最低。
“其中关键一点就是,虽然原材料涨价了,但很多终端的产品价格却始终涨不上去。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企业不涨价是等死,涨价死得更快,原先企业所采取的低价格、低成本的竞争计划完全失效了,一些没有实力的小厂业务被大厂吃掉了,自然难以生存下去。”周德文表示。
而这种影响也开始在产业链的上游隐现,浙江一家为家具提供原材料的公司日子也不好过,“今年以来我们的出货量就比去年同期下降了四成左右,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长三角制造业不仅面临原材料上涨的危机,还有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劳动合同法》的出台更是给企业带来了新挑战。曾经为国外诸多品牌做过代工的浙江某服装企业负责人表示,因为服装类企业的特点是劳动密集型,因此劳动力成本一般占总成本的50%以上,“劳动力成本如今大规模上升,我们的海外订单已经流失五成。”
据测算,《劳动合同法》出台之后,民营企业的成本增加了20%之多。除了原材料、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外,对于一直以海外市场为主的浙江企业而言,人民币升值同样对众多企业造成了影响。
“出口产品虽有加价,但马上又被美元贬值吃掉了,这种小步快跑的贬值方式对企业来说,是一种慢性但巨大的冲击。”嘉兴某玩具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没坚持按签订合同时的汇率结算,他去年底接到总价45万美元的订单,还没等到3个月后交货就已缩水近7万元人民币。若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在销售额与前年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公司去年利润减少近三成。
而以纺织行业为例,升值除了给企业带来直接的汇兑损失之外,更严重的是压缩企业利润空间,同时减弱产品出口的价格优势。根据相关部门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服装行业销售利润率将下降1%到4%。而中国纺织行业整体平均利润率是3.9%,承受力非常有限。
与此同时,一场看似遥远的美国次贷危机,在导致美国消费市场疲软的同时,也让众多以美国为主要出口市场的浙江企业备受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