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浙江制鞋等企业仍未度过寒冬


http://www.texnet.com.cn  2008-08-20 14:41:02  来源:环球鞋网 收藏

    作为义乌小商品的最大出口国,2004年、2005年,义乌发往美国的货物与上一年同期相比均增加一倍以上。义乌市外贸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美国依然是义乌小商品的最大出口国,但增幅已有所减缓。

    与这种迹象相对应的是,美国采购商对中国第三大日用消费品展会—义博会的热情也有所减退。与之前相比,义博会美国采购商与会人数的排名已从第二退至第五。

    国际市场风云变幻,原先主要出口美国的一些义乌经营户也开始转变思路,关注国内市场,从而寻找新的市场支撑点。而在浙江省统计局的报告看来,需求结构变化也是造成中小企业生存困境的原因之一。

    上世纪90年代,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老百姓的消费需求被充分释放出来,而浙江以日用消费品方面为代表的轻加工制造业正好契合了这一要求。随着时代的变迁,国民需求结构不断发生变化,以住房、汽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代表的重工业开始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这也使得浙江的中小企业地位开始发生转变。

    重生

    目前,诸多浙江中小企业身陷“生死局”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救还是不救?却早已不是一个问题。毕竟,改革开放30年,诞生于草根的民营经济业已成为浙江的“命根子”。

    困难重重,并不代表生存无望。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改革创新排头兵的浙江民企,从来都是在挑战中成长的勇者。

    逐利是商人的天性,二十世纪80年代,甫一“出生”的浙江民营企业就经历了一场“信用”危机。

    彼时,风靡全国的温州鞋因假冒伪劣产品泛滥,在杭州武林门广场上演了一场火烧“大戏”,而在上海南京路,人们像对待瘟疫一样将温州鞋驱逐出境。到上世纪90年代初,温州市市长还常常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邮包,打开一看,尽是温州“问题鞋”。

    一时间,温州鞋成了假冒伪劣的代名词,温州人也连带成了不诚信的代名词……诸多企业去意彷徨,不知转型何处。

    然而,具有敏锐市场意识的温州人很快喊出了“第二次创业”的口号。1993年,温州市政府提出了“质量立市”、“名牌兴业”、“信用温州”建设活动。十几年下来,期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到2000年以后,温州区域性、行业性的产品质量问题全部“摘帽”,基本走出了前温州模式的阴影。

    九十年代,投资热潮引发严重通货膨胀,最后演化为持续的经济低迷,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不断创造新低。这时候的浙江民营企业又面临着庞大产能无处施放的困境。

    此前的民营企业走出了浙江,走向了全国,彼时,他们还要像祖辈一样“走出去”。 1999年初,浙江提出以“两个推动”作为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工作重点。十年中,浙江民企利用中国加入WTO前后对外开放的新机遇,外向型经济、外向度有了大幅度提高,并将其“走出去”的步伐迈向了输出资本、技术、管理以及浙江人智慧的第三阶段。

    而恰恰在这时候,不少民营企业内部资金出现了问题,已很难满足扩大再生产的需求,对外融资的要求尤为迫切。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国家金融政策的限制,民营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巨额贷款,融资渠道的狭窄成为企业扩大发展的瓶颈。

    但精明的浙商早已意识到,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必然进入一个资本社会化、市场化的阶段,也就是应当运用全社会、全世界的钱来发展自己、提升自己。于是,越来越多的浙江民营企业通过上市实现了更大的跨越。

    而今,浙江民营企业又处在了产业升级转型期、国际经济波动期、宏观调控紧缩期“三叠加”的关键时期,200多万家民企处境微妙,大量中小企业生存面临危机,在这样的“生死关头”,更多企业选择了迎难而上。

    “未来几年经济有可能进入非常的困难时期。我的看法是,整个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接下来的冬天会比大家想象得更长!更寒冷!更复杂!我们准备过冬吧!面对冬天我们要有过冬的信心和准备!冬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准备!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它有多长,多寒冷!机会面前人人平等,而灾难面前更是人人平等!谁的准备越充分,谁就越有机会生存下去。强烈的生存欲望和对未来的信心,加上充分的思想和物质准备是过冬的重要保障。”7月23日,马云向所有阿里巴巴员工发布了一封名为《冬天里的使命》的公开信,号召员工做好“过冬”准备,与数千万中小企业一起共渡难关。

    随后,许多知名的企业家们纷纷在不同的公众场合,明确发表了类似的“过冬宣言”,对今后发展作出新的规划。

    “这是最坏的年代,也是最好的年代。”吴敬琏曾经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环境。换个角度而言,困难和挑战也不啻是一次难得的历练和机遇、一次获得新生的机会。若非如此,冬天来了,春天怎么还会远呢?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形势分析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要闻
进入要闻>>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