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纺之十变
七变企业更加重视品牌建设
据测算,人均消费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每年新增的家纺类消费品需求就多达300亿元。当前国内家纺行业集中度非常低,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著名品牌,销售规模在2亿元以上的就算大企业,而最大企业的市场份额仅占0.6%左右。
因此,近两年,不仅床品企业,就是毛巾名牌企业也加大了品牌建设的投入:孚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洁丽雅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金号织业有限公司均斥巨资在中央电视台进行企业形象宣传;山东滨州亚光毛巾有限公司则在海外打造自主品牌,进军高端国际市场;青岛喜盈门集团有限公司投身社会责任建设,三次赞助举办“中国纺织十大品牌文化推介活动”。2008年,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调控措施成效开始显现,市场的整体格局开始逐渐明朗:强化内销市场与销售终端、重视品牌建设成为企业发展的普遍共识。
目前我国纺织服装业正处在由产能型向品牌型转变的时期。毫无疑问,走品牌经营之路也是我国家纺布艺企业的必然选择。品牌销售,不但要体现内销市场上,还要体现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纺织品只有实现品牌出口,才能使企业获得合理的产品附加值、利润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空间,从而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
八变“家纺无科技”的现状在改变
以往,很多人都认为家纺布艺行业的门槛低,技术含量不高,但随着纳米科技、数码技术和环保概念的引入,再加上一些国际印染技术的引进,正在改变着“家纺无科技”的现状。
比如广东新东兴公司新推出了一种纳米印花雕花的泡泡纱,这种泡泡纱雕花技术在国内属于首创。这种纱具有透光但不刺眼的效果,而且因为采用了日本进口的印染料,色牢度和光泽度都非常好,也很环保。
当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时候,如果家纺还只是给人们带来实用、时尚功能已经远远不够。于是纺织科技、纺织品的功能性显得越来越重要,一些企业生产的家纺产品具有免熨抗皱、吸湿排汗、防油防污、抗紫外线、透气性好等功能,体现了健康、绿色、环保的理念,给人们带来了更舒适、更便捷、更有品位的生活。从而我们也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品位是要靠时尚和科技来共同支撑的。
九变多种新原料开始应用
随着家纺行业创新的呼声日益高涨,当企业间的终端产品在工艺、质量以及设计方面竞争日趋激烈的时候,一些有实力的家纺制造商开始把目光投向上游新纤维的开发与利用,对新纤维的关注出现新的热潮。不仅麻纤维、桑蚕丝、木浆纤维、超细纤维开始应用在家纺产品上,竹纤维、大豆蛋白纤维、牛奶纤维等拥有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的纤维也开始在家纺领域崭露头角。
当别的企业还在仅仅强调终端建设和品牌形象的时候,强势家纺企业已经开始关注上游,从源头创新,开始研发、运用新纤维;当别人也开始用的时候,这些企业已经开始改良了;当别人也进行改良的时候,这些企业已经开始结合其他新材料,并强调产品外观设计了;当大家都达到这个水平了,这些企业的新材料又研发出来了……能做到这些的企业怎能不获得成功?
十变整合、延伸将成趋势
近两年,中国家纺行业的整合、产业链延伸确实在提速。宁波博洋集团控股新江厦股份公司、收购安徽宿州华源纺织有限公司,宁波维科集团收购淮北印染有限责任公司,旗下维科精华收购宁波维美纺织都是典型的案例。
2007年6月,上海华润世纪家纺有限公司成立,华润集团重组华源纺织板块成功,华润重组华源标志着国内家纺业整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而今年1月21日,国内知名家纺企业之一———上海红富士家纺有限公司宣布,由其兼并整合的年产能达6000万米特宽幅布的印染项目投入生产。有业内人士称,此举标志着家纺企业进军印染在未来几年可能会成为一种趋势。
据一位资深人士分析,目前国内家纺业的竞争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进军关联行业,实现多元化经营,如博洋集团拓展百货连锁业,控股新江厦。二是延伸产业链,向上游印染行业扩张。目前,产业链延伸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众多家纺企业的关注。
有专家指出,作为传统行业的家纺业实现创新发展并非易事。未来家纺业的核心在于设计与印染,而不是传统的缝制。在批量生产中,家纺原创设计需要布料的上色率、色牢度、缩水率、PH值等作为保证,这些都体现在印染技术上。中国家纺企业要做大做强,应有自己的印染能力作为保证。
有关专家分析认为,催生国内家纺业兼并整合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全球纺织品配额的取消,中国家纺企业需要尽快通过并购等手段,培育与国外跨国集团同场竞技的实力;二是国内包括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率等在内的行业政策导向调整,迫使国内家纺行业不断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
从无序到有序,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规律,当然成长是需要条件的,在目前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资源整合的作用日益凸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