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纺之十变
生意社8月22日讯 近几年,中国家纺行业一直在“双高”(高成本、高风险)的环境中,在“冷”与“热”(冷产能热科技、冷高耗热节约、冷加工热品牌、冷同质热创新、冷摩擦热协同)的博弈中,坚持创新中求发展,努力提高“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以实现行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尽管近来中国家纺产业集群、企业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用工成本上升、原材料涨价、利润下降、节能减排的压力加大等等,还要面对后奥运时期酒店宾馆团购降温、东南亚竞争对手的崛起等不利影响,但他们没有怨天尤人、消极等待,而是积极面对,寻求突围的办法。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家纺行业在悄悄地“变脸”,呈现出以下十大变化。
一变企业开始关注软实力提升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家纺协会会长杨东辉今年年初曾指出,挑战是有形的,是绕不过去的,而面临的机遇是无形的,是稍纵即逝的。家纺企业要充分认识环境变化,及时做出战略调整,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并“为之所”。“为之所”的关键是企业的软实力,软实力是企业发展的战略、思维、文化、形象、团队建设等的综合体。重视并提高企业的软实力是家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比如目前有些家纺企业在品牌文化的经营上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特定位,没能使其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心中深深打上烙印。主要表现在:品牌的文化理念与产品的风格不对称;产品的宣传与消费的认知不对称;市场定位与产品形象不对称;产品形象代言人与产品风格的定位人群不对称;企业品牌宣传时间和产品的市场实现时间不对称等等。由于存在这些不对称,就不能有效地经营企业、品牌。但一些大品牌企业已开始关注品牌文化与市场定位、消费人群定位的吻合,在打造品牌、提高品牌贡献率的同时开始研究如何有效地经营品牌文化。
中国的家纺企业大多数是家族或者民营企业,在企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老板靠自己的力量还能够掌控企业的发展,而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以后,靠一个人的力量已经很难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有没有一支过硬的团队,也是家纺企业必须要跨越的一道门槛。在这方面,山东孚日、福建佳丽斯和喜鹊等企业给我们树立了标杆。这三个企业地处经济不太发达地区,但发展得却很好,就是因为有一个很好的团队,有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形成了一个广泛认同的价值观体系,成为企业内在的驱动力。
二变转型、升级成为发展主题
2008年是家纺行业、企业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的一年: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用工成本上升、原材料涨价、利润下降等,令中国家纺产业集群、企业都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发展压力。
但他们没有消极等待,而是积极面对,寻求突围、解决问题的办法,转型、升级成为很多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的调整。不少大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有的中小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进行差异化竞争。
一方面,海宁、南通等产业集群组织家纺企业积极面对压力,共同谋划经营战略转型,实现产业集体创新与发展,努力走出家纺出口量萎缩和利润下降的“围城”。今年6月4日,通州市民营家纺企业品牌联盟正式成立。它是集联合性、专业性、自律性和非盈利性为一体的行业组织,是通州家纺品牌的代言人和执行者。
另一方面,众多企业依‘市’而动,以减少对外贸过多的依存度,有的品牌已经进入大型商场,有的企业在国内专业市场正在扩展销售。他们纷纷转型迈出内贸经营的路子,意欲在内贸市场开辟新空间。还有一些企业在布置新的销售渠道,挖掘市场潜力,强化销售能力。他们不愿再扎堆儿国内低档专业市场,而是要打响品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比如海宁新辉布艺有限公司通过转变观念,创新发展思路,锁定了靠垫这个家纺小门类产品作为企业发展特色,促进企业由外贸成功地向内贸销售转型。又比如海宁颐佳爱家纺公司,于两年前就致力于企业转型,开拓国内市场,现已在全国各地开了多家连锁加盟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