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配额时期我国纺服对美国与欧盟市场出口趋势
二. 2007年美国纺织品及服装进口趋势
总进口
2007年,美国的纺织品及服装总进口量为531.13亿平方米,增长1.8%,总值达964.08亿美元,增长3.4%。其中服装进口量为233.35亿平方米,增长3.5%,总值739.23亿美元,增长3.2%;纺织品进口量为297.78亿平方米,增长0.6%,总值224.85亿美元,增长3.9%。2007年的进口增长较2006年稍逊,当年纺织品及服装进口量增长2.6%,总值则增长4.6%。
中国内地进口
尽管棉及人造纤维长裤、恤衫、袜子和内衣等主要服装产品均实施配额,但中国内地作为美国纺织品及服装最大供应来源的地位在2007年却进一步增强,纺织品及服装总出口量为213.72亿平方米,增长14.8%,总值为323.21亿美元,增长19.4%。其中,美国从中国内地进口的服装,总进口量为80.34亿平方米,增长23.5%,总值227.45亿美元,增长22.8%;而纺织品进口量为133.38亿平方米,增长10.2%,总值95.75亿美元,增长12%。2007年,美国从中国内地进口的受限制纺织品及服装,总进口量增长14.8%,总值增长31.1%。至于非受限制的产品,总进口量上升14.8%,总值则增长14.0%。
2007年中国内地纺织品及服装整体表现与2006年大体相若。2006年,中国内地输美纺织品及服装数量增长11.0%,总值则增长20.8%。
深入分析2007年美国从中国内地进口纺织品及服装的变化,可见上半年进口量上升20.1%,总值上升33.8%,下半年却见放缓,进口量及价值分别增长10.7%和10.2%。下半年美国从中国内地的进口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例如许多服装类别的配额使用率相对偏高,还有就是一些原本应在中国内地生产的配额产品,订单被转移到了越南,当中不仅涉及配额问题,亦是因为人民币对美元逐步升值、导致中国内地的原材料及劳动成本上升。
截至2007年底共有3类配额的使用率达到90%或以上,最高的是332/432/632 B(袜子及婴儿袜子),截至2007年12月31日使用率达93.2%,其后是332/432/632 T(袜子及婴儿袜子)的92.7%、345/645/646(毛衫)的90.6%、647/648(人造纤维长裤)的88.7%、347/348(棉质长裤)的88.5%及352/652(内衣)的86.8%。相比之下,截至2006年底没有任何一类配额的使用率达到90%或以上。如下表所示,2007年配额使用率普遍较高,尤其是棉质及人造纤维服装类别。
简而言之,以数量计,中国内地在美国服装进口市场所占的份额,由2006年的28.9%增至2007年的34.4%,而在纺织品进口市场所占的份额则由40.9%增至44.8%。以价值计,中国内地在美国服装进口市场所占的份额由2006年的25.9%增至2007年的30.8%,而在纺织品进口市场所占的份额则由39.5%增至42.6%。美国实施配额后,中国内地的出口仍有骄人表现,可见内地纺织及服装业拥有多方面实力。事实上,中国内地生产商拥有一定的经验、技术及灵活性,能生产各类型的纺织品及服装,这种优势使内地业界得以在2006年轻易将部分生产能力转移至不受配额限制的产品,而当2007年部分受配额限制的产品的全年限额上调时,又将生产能力转回到这些产品。
2006年,中国内地对美国的服装出口,每一配额类别(338/339及638/639除外)均录得降幅,与之相比,2007年的出口差不多全部皆有上升,只是443类(男装及男童羊毛套装)及847类(混丝及非棉质植物纤维长裤)有所减少。中国内地供应商在众多产品出口上有显著增长,表现尤佳的为620类(增长75.3%)、345/645/646类(增长73.2%)、340/640类(增长68.5%)及352/652(增长66.6%)。不少国家于2006年曾藉美国对中国内地部分纺织品及服装实施配额限制之机,扩大他们的相关产品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然而到2007年,随着中国内地奋起直追,挽回失地,这些国家的市场份额均出现下滑或停滞不前。惟有越南独善其身,所占美国纺织品及服装进口市场的份额由2006年的2.2%,增至2007年的2.8%。
香港进口
美国对香港纺织品及服装的需求于2007年连续第二年大幅下跌,进口量为4.40亿平方米,下降28.1%,总值21.24亿美元,减少26.6%。其中,美国从香港进口的服装为3.58亿平方米,下跌31.6%,总值20.35亿美元,减少27.6%;而纺织品进口量为0.82亿平方米,下跌8.1%,惟总值达0.89亿美元,增加8.9%。
美国从香港输入的纺织品及服装进口于2007年上半年尤为疲弱,进口量及总值分别下跌34.4%及41.3%。下半年,进口仍呈明显下滑之势,进口量及总值分别下跌22.6%及12.3%,惟降幅有所收窄,因为在11月及12月外发加工活动有所增加,以及内地若干类别的配额使用率相对较高。
香港在美国服装进口市场所占的份额由2006年的2.3%降至2007年的1.5%,在纺织品进口市场所占的份额则由0.3%跌至0.3%以下。整体而言,美国过往向香港厂商发出的订单,有大部分已转移至中国内地及其他亚洲国家,尤其是越南。
其他来源地进口
除中国内地外,还有几个国家于2007年在美国纺织品及服装进口市场取得佳绩,其中包括越南(进口量达15.06亿平方米,增长31.2%)、洪都拉斯(进口量12.35亿平方米,增长7.9%)及萨尔瓦多(进口量8.24亿平方米,增长10.7%)。越南表现尤为突出,尽管布殊政府决定对从越南进口的纺织品及服装实施反倾销监察计划,但该国仍能取得佳绩。
2007年的纺织品及服装贸易既有赢家,亦有不少输家,包括巴基斯坦(进口量为31.73亿平方米,下跌11%)、墨西哥(进口量30.41亿平方米,下跌11.2%)、南韩(进口量19.53亿平方米,下跌8.7%)、加拿大(进口量19.13亿平方米,下跌21.6%)、土耳其(进口量6.56亿平方米,下跌9.5%)、菲律宾(进口量5.58亿平方米,下跌19.5%)及斯里兰卡(进口量4.46亿平方米,下跌10.3%)。在这些供应地之中,今后仍将有部分继续是供应大国,但他们将难以与中国内地、越南等亚洲供应地,以及洪都拉斯、萨尔瓦多等中美洲供应地竞争。
总括而言,现时美国对来自中国内地的进口纺织品及服装实施的配额限制,基本上对本土厂商的保护成效不大。美国进口商已将部分受限制类产品订单转移至其他供应地,特别是亚洲,可见配额限制并无带来什么好处。另一方面,《美国─多米尼加共和国─中美洲自由贸易协定》(DR-CAFTA)的实施,显然惠及美国部分纺织品厂商,因为这项协定令中美洲得以保持大量的服装生产活动,而这个地区一直倚赖美国供应纱线及布料。
对美国的影响
与2006年相似,2007年美国对进口纺织品及服装需求的增长虽有放缓却保持稳健,但该国的纺织品和服装生产,以及相关的就业人数却不断萎缩。
2007年美国的服装产量为9.87亿件,较2006年下跌40.3%,总值为92.87亿美元,下跌24.9%。举例而言,上衣产量为4.03亿件,下跌41.8%,总值为28.89亿美元,下跌25.2%,而下衣产量为1.70亿件,下跌20.4%,总值为20.12亿美元,下跌22.3%。
与2006年相比,2007年美国的纺织品生产大幅转弱。其中,纱线的产量为62.53亿磅,下跌11.9%;宽幅梭织布产量为49.41亿码,下跌21 %;针织布产量为6.13亿磅,下跌25.5%;床单及枕套产量为0.44亿件,大跌62.5%,而毛巾的产量为0.97亿条,下跌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