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鞋业信息化调查
鞋业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生产管理过程中还是大量依赖人工、电话、传真、纸张,办公自动化水平及IT水平普遍较低。尽管中国的人工相对便宜,但效率低下是不争的事实。制造加工业已从暴利时代走向微利时代,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对每个管理者已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与新的挑战。
对于制鞋企业来说生产和分销是非常关键的两个环节。而相对于生产来说,分销又是扩大利润更重要的手段。大量的库存积压减慢了资金周转的速度,生产和分销是制鞋业的两大瓶颈。制鞋业中“多米诺骨牌”效应明显--采购、生产和销售都在客户需求的推动下有序地进行着。
鞋业企业“长鞭效应”明显。当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方式和物理经营区域不断扩充,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合跨物理区域的异地多点经营。库存管理、销售管理、人员管理、物流调配等,一系列原本可以按部就班解决的问题,随着经营网点的增加和经营距离的延伸,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
好事多磨
正是面对上述问题,国内制鞋企业迫切需要不断降低成本、缩短采购周期和交货周期、提高对市场的反应速度。从“以量求生存”向“以质取胜”乾坤大挪移。
在这个过程中,依托高新技术无疑成为帮助企业迅速提升竞争力的手段。对于相当一部分企业老板来说,他们也是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开始逐步实施信息化建设,但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我们最终发现,IT并没有给这些制鞋企业带来本质性的改变。通过采访我们发现,并不是信息化不适合制鞋企业,而是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这些企业没有找对方向,另外还有一些企业存在资金等方面的问题。
总体来说,制约制鞋业信息化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三:首先,企业缺钱。信息化是要花钱投资的,而且是一个长期投入的过程,但国内企业普遍资金短缺。企业里各个环节都要花钱。即便大家知道信息化是对公司有利的工具,但和企业的生死存亡来说,它未必是企业的第一需要。
其次,管理滞后。IT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利武器,但它要为管理思想服务。许多企业的管理模式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的管理思想与IT所代表的先进管理思想南辕北辙。IT无法与企业管理志同道合。
最后,IT供应市场不成熟。真正懂得制鞋企业用户需求,能为制鞋行业把脉的IT厂商和咨询顾问公司不是很多。用户在信息化建设上,显得很无助。由于缺乏专业的IT人员,指使很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均胎死腹中。
对症下药
日前,国家发改委、信息产业部、国家信息化推进办公室联合发布的2007年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报告中也显示,广大中小企业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了解市场信息、扩大销售能力,从而开发和维护新老客户,并有50.8%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49.6%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控制、降低生产成本,51%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及时掌握企业经营状况,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
国务院信息化推广应用组的赵小凡司长认为,在今后5年时间里,超过90%的中小企业将会充分利用互联网。中小企业不但可以获取和发布信息,还可以在网上开展商务活动,包括电子商务、订单、支付,包括现代物流。
目前制鞋行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仍然较低,这也是目前我国鞋类企业在国际上只能以价格进行竞争的原因之一。目前越来越多的鞋类企业认识到信息化带来的好处,并逐步开始应用。可以预料,在以后的几年中,该行业的信息化应用前景将十分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