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纽扣钉出大市场 三代桥头商人的成长史(图)
陈明南和他的新城纽扣是桥头纽扣企业中的佼佼者
市场由小到大,挑货郎摇身变成了大老板
走进现在的桥头镇,矗立在镇口的新城纽扣大楼特别醒目,作为唯一一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的新城纽扣,无疑是桥头这个纽扣生产基地里的领军企业。
新城纽扣饰品有限公司年产2万多种纽扣,年产值达2000万元,30%的产品出口美国、日本和巴西。
陈明南就是这家公司的董事长。
在递过来的名片上面,他还有着一大串的头衔:中外合资温州新城纽扣饰品有限公司、沪港合资上海培盛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桥头纽扣商会副会长,温州纺织品商会副会长……
可谁又曾经知道,二十多年前,这位西装革履的董事长却是一个瘦小的挑货郎。变化、成长,桥头人和他们的纽扣市场都在一起进行着……
“地摊市场”转到“露天”再搬进大楼 他一直诚信待客
1982年12月,根据国家工商总局武汉会议的精神,温州永嘉县工商局开始为经营纽扣的个体户办理登记和审批手续。
1983年3月,在桥头镇桥上摆摊的42户人家首次领到了由工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成为了第一批个体工商户。这一年,纽扣市场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出现了。
1984年,当地政府利用学校操场搭建了一个简易棚,桥头纽扣市场结束了露天的历史,此时经营户数量已经发展到298家。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浙江温台地区和浙中地区就纷纷出现“前店后厂”或就地集中办市场的产销方式,涌现出包括桥头纽扣市场在内一批规模较大的商品和专业市场。
陈明南,就是桥头298家经营户中的一员,也是在王碎奶之后的“第二代市场商人”。不同于“王碎奶”们是去冲破体制的束缚来做生意,他们更多地是凭着自己的勤勉和实干。
搬到简易市场前,陈明南曾是一个挑货郎。100公斤重的一担纽扣,挑在他瘦小的肩头,从桥头出发,经瑞安、平阳,一路挑到福建去卖……这种吃苦耐劳的“挑货郎精神”,也是桥头人将纽扣生意越做越大,做出一个大市场的原因之一。
从采购、摆摊、供销起步,“挑货郎”之后又在自家屋里开出纽扣经销店,委托上海远东、广州永红、北京凤凰等当时的全国知名厂家生产。“那时一个纽扣才只赚几厘,靠的就是薄利多销和诚信待客,客人要100粒我决不会少给一粒。”凭着薄利多销和诚信待客,客商在陈明南的店门前排起了队。
生意场上摸爬滚打后有所建树的这一批桥头商人们,“薄利多销”、“诚信待客”,都是他们恪守的交易原则。
随着农村专业户、专业村的大批涌现,浙江省在八十年代中期迎来市场兴建的高潮,崛起了义乌小商品市场等一大批初级专业批发市场。
不仅桥头人,附近温州、丽水等地的人也在市场旁边摆摊做起了纽扣生意,“第二代市场商人”的队伍越来越大,简易市场也逐渐由宽敞到拥挤乃至局促了。
1986年5月,在距离王碎奶摆摊的石板桥不过百余米的位置,建起了纽扣交易大楼并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