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应对
袁恩桢:积极应对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
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这场国际金融危机,起因于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间比例的严重失调。大量的金融创新,不断叠加的虚拟产品,使虚拟经济总量远远超过了实体经济总量。虚拟经济的沉重的、冗长的链条,只要其中的一环断裂,就会引发一场灾难与危机。
更深层次的是供给与需求比例的严重失调。正如当年马克思所说的,危机源于不断增长的生产与供给同社会有限的支付能力需求之间的矛盾。次贷危机所昭示的,正是美国大批穷人实际购买力低下所引发的一场矛盾与危机。
而且,这已是一场世界范围的供给与需求的严重失调,一方面是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的大量过度供给,即源源不断地增加出口,另一方面是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过度消费,甚至是提前消费。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越出了一国的范围而具有世界性,既使矛盾具有隐蔽性与复杂性,更使矛盾具有突发性与危险性。这场金融风暴发展得如此激烈、影响如此之广,都是与此有关的。
由于这是一场与国际范围总供给与总需求相关的金融危机,因而这场发自美国的危机,也必然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中国。其传导途径主要是:
一是通过贸易途径的传导,影响到我国大批出口企业。事实上,早在2007年下半年,我国的广东、浙江等地的大批出口基地,已深受美国等发达国家订单萎缩的威胁,玩具、打火机、纺织等企业大量停工、半停工以至关闭。而在今年的金融危机暴发以后,我国的大批出口加工企业更受煎熬。
二是在资本渠道的传导,一方面是进入的外资明显减少,另一方面又有一部分外资撤资流出。
三是影响外汇储备的质量。我国1.9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多是以美元形式存在,其中近一半还购买了美国的国债或企业债券等。无论是美国的金融危机或信用危机本身,还是美国政府通过进一步发行债券或以通货膨胀途径,凑起8000多亿美元的救市资金,都必然会使我国外汇储备大幅度缩水。
这场金融危机正在世界范围内蔓延与深化,各国政府反危机的力度也在不断增大。由于我国总体上还是一个实体经济为主体的国家,虚拟经济的比重还不大,由于我国极其注意金融领域的自主性与国家安全,金融市场化的改革是有序推进的,从而,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不可能产生致命性的影响。但是,我们必须采取有效对策,尽可能地化解矛盾与减少损失。
危机尽显我国沿海地区大批出口企业产业层次的落后,从而,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层次,必须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主战略。靠低廉的劳动力与原材料成本生产低值商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特别是大批中小型民营企业,必须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与组织创新之路。
危机显示了过高的外贸依存度国家经济的脆弱性,从而,扩大内需应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内需包括社会消费(包括国家与企业在内)与个人消费两大部分,显然,不能把扩大内需简单地等同于增加居民个人消费。在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必须处理好个人消费与社会消费的关系,两者都不可偏废。企业要发展,扩大内需是关键的一条。要让城乡居民富起来,增加直接消费、个人消费,有了需求,企业才能活起来。可考虑进一步提高个调税的起征点,降低税率,有条件的企业和单位可提高工资与补贴,让劳动者增加可支配收入,才能有效拉动内需。
当前,我国的巨额外汇储备已成为稳定经济的一个重要砝码,除了发挥其稳定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应有作用和影响以外,应该更注意用它购买国外高端的先进技术,为国内产业提升,为企业自主品牌创新出力。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升值已经不合时宜了,要及时注意美元走势,保持人民币价值定位的自主性。
这次金融危机对我国大中型国有企业的影响相对较轻。这进一步意味着,国企改革必须加速推进,让国有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而富于活力,使他们在国内外市场上能充分施展其身手,这是一个极其难得的机会。
要帮助企业解困,很重要一条是要为企业减负,现在企业税负太重,在两税合一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减税,给企业喘气和再发展的机会。另外,要进一步放松银根,放宽银行的贷款限额,企业有了资金,生产和经营才能活起来。可考虑由财政牵头,由银行出面,成立专项的中小企业基金,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资金困难。
国际金融风暴传导到中国,企业受到冲击,会主动调整产业结构,政府也要加以引导,但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个长期过程。在现阶段,一些低层次企业会首先受到冲击,会有一些企业破产,一些低端劳动力会失业。比如,在农村土地流转后,农民工、建筑工人失业回乡后无地可种,在农村失去落脚点,这些问题不解决,会引起社会震荡。政府要有应对之策,要有救助和安抚的政策。
张晖明:保持政策的及时、灵活与有效
发生在华尔街的“金融海啸”对美国自身的实体经济所产生的冲击和影响,已经开始逐步显现。其作用机制表现为以下几个层次:第一,金融机构破产或严重亏损造成的员工失业、裁员举措已经十分普遍,这部分失业人员和他们周围的人都会马上减少消费;其二,金融机构的大面积坏账,导致实体经济经营环境迅速恶化,表现为企业的融资环境和供销环境的快速变化;其三,以GM等大规模制造性企业为代表,由于长期形成的产品销售方式以及消费信贷金融活动,受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必然出现企业现金流能力和流转方式的改变,引起企业经营在瞬间陷入困境,表现为这类公司的股票价格快速跳水,波及产销上下游企业;其四,更大范围的是,金融危机给美国居民消费信心和消费行为造成正面的打击,人们本能的反应就是,捂紧自己的钱袋子,迅速改变对未来的信心,紧缩消费,使以往的以超前需求刺激带动经济发展的惯性被打断,消费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弱化,实体经济的发展失去支撑,最终将表现为全面经济危机。也正是对这种经济运行机制的清醒的认识,才有了政府出面的“救市”行动。
如今,全球化潮流不断推进,华尔街的金融投机行为和金融创新冒进,把全世界人民“绑架”了,使得面对金融海啸,欧盟各国和亚洲主要国家都积极行动起来联手应对,防止金融危机“毒素”蔓延,特别是防止金融危机深度波及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