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鞋业:新一轮洗牌浪潮悄然袭来
生意社11月4日讯 “作为鞋厂的老板,压力越来越大了。”东莞松江鞋材厂柏再骏总经理很无奈:“从去年到现在,原材料上涨、人民币升值……多种因素的共同制约使得鞋厂面临巨大的压力。”
在东莞,与柏再骏面临同样困境的鞋企老板不在少数。拥有600多名员工的东莞樟木头贝家鞋业董事长王伟告诉记者,东莞不少中小型鞋企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一些实力较弱的鞋企已悄然倒闭。
当前,东莞正大力推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型和升级,鞋业该何去何从?在东莞这个被称之为“世界鞋都”的城市,制鞋业老板正面临着新一轮的抉择,新一轮的洗牌浪潮已悄然来临。
产业现状
每年注销两三百家鞋厂很正常
关于东莞鞋企大量倒闭的传闻在去年10月左右甚嚣尘上。有消息称,去年10月以来,东莞制鞋、家具等传统企业出现大批量撤退。更有甚者称,仅2007年前三季度,东莞就有数百家鞋厂倒闭。
是否果真如此?东莞市皮革鞋业协会秘书长黄春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掌握更准确的信息,他专门前往东莞市工商局了解情况。东莞市工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06年,东莞开业和注销的鞋厂数量分别为883家和346家,2007年开业和注销的鞋厂数量则分别为501家和289家。到2007年,东莞累计有制鞋厂4404家。黄春明认为,相对于4000多家鞋厂的总量来说,每年注销两三百家是很正常的。
而根据东莞市外经贸局等有关部门开展的调查显示,去年东莞有200多家台企终止了合同,其中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集中在制鞋、五金、纺织、家具等行业。终止合同的原因包括合同正常到期、“三来一补”转“三资”企业、经营不下去等。
亚洲鞋业协会秘书长李鹏认为,没必要对这样的结果大惊小怪,这只是行业内部洗牌的结果。从2002年到2008年,中国的鞋厂从2万多家猛增到3万多家,但消费人群并没有相应扩大,造成产能过剩。鞋企通过杀价等手段获得生存空间,鞋价提不起来。如果一双鞋出口后卖100元,利润只有5?8元。有“世界鞋都”之称的东莞也不能避免这种竞争,一些实力弱的鞋厂必然会倒闭。
记者调查发现,让东莞鞋企处于倒闭漩涡中的标志性事件,是常登鞋厂的倒闭。去年12月20日,位于东城主山管理区大塘头村的拥有近4000名员工的台资企业常登鞋业有限公司停止经营,为员工支付了4000多万元的经济补偿金,在业内外引起轩然大波。
记者连日来走访鞋企集聚的厚街镇,试图在这里找到鞋企倒闭的蛛丝马迹,不过收获甚微。在三屯村,一位鞋企的员工说附近有一家鞋厂倒闭了。记者在他的指点下找到了这个空无一人的工厂。但据说,这家鞋厂并不是倒闭了,而是搬到了赤岭村,附近也没听说有其他的鞋厂倒闭。只是在赤岭村,记者才在知情人士的介绍下,找到了一家已经倒闭的鞋厂???德力鞋厂。德力鞋厂的原厂房已经成为对面一家电子厂的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