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调查】 绍兴:强势政府护盘
政府的强势介入暂时稳住了地方的恐慌情况。但是,银行及其他债权人的疑虑并未完全散去,其想法与步调亦与政府不完全一致。绍兴的这场连环危机是否完全消弭,仍待观察
生意社11月13日讯 在10月20日绍兴县经济形势通报会上,绍兴市副市长陈月亮面对杭州地区18家银行和宁波市五家银行的代表表示:“不惜一切代价快速重组,要有时间表;重组中出现什么问题,有什么责任,市委市政府承担。”
显然是为了让银行坚定对政府护盘的信心,他引用绍兴市委书记张金如的话说,“哪怕是国有资产进去也没问题。”
2008年8月以来,曾经在“全国百强县”中排名第八的绍兴县风波陡起,四家企业——金雄轻纺集团、浙江华联三鑫石化有限公司、浙江江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五环氨纶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相继停产,引发了当地纺织业和银行业的恐慌。
其中,对外界震动最大的,是华联三鑫和江龙控股两家企业。
绍兴县政府几乎在第一时间就决定要“保”住上述四家企业。8月以来,县委县政府与各家银行走访周边省市两级各家银行,帮助企业协调应急资金。
10月9日,由浙江省政府两位副秘书长主持,在省人民大会堂召开省级银行协调会,重点讨论华联三鑫重组。10月13日,县委县政府又召开银行行长会议,对银行作出“三不”请求——不随意撤贷、不附加担保抵押条件、不增加企业贷款负担。
政府的强势介入暂时稳住了地方的恐慌情况。但是,银行及其他债权人的疑虑并未完全散去,其想法与步调亦与政府不完全一致。绍兴的这场连环危机是否完全消弭,仍待观察。
大而无当的绍兴“双雄”
事实上,无论是政府、银行还是企业内部人士,现在对于倒掉的华联三鑫和江龙控股已有定论:这是两家内部管理混乱、经营不善的企业。绍兴市银监分局局长骆有才曾将江龙控股、华联三鑫等问题发生的原因归结为四条:“一、管理不善,已经形成了较大数额的亏损;二、企业法人或高管综合素质存在明显不足;三、民间融资比较明显;四、超速发展,财务负担加长加大,明显存在短贷长用。”
不过,在问题爆发之前,这两家企业却同为当地“明星企业”,是当地政界和金融界的宠儿。究其原因,在于它们都在短期内迅速扩张至惊人的规模,成为当地乃至全国之最。
始创于2003年3月的华联三鑫是国内最大的PTA生产商,也是绍兴县首家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的企业,主要生产、加工和销售与精对苯二甲酸相关的纺织化工产品和原辅材料。
成立后四个月,华联三鑫动工兴建总投资24亿元、年产量60万吨的首个PTA项目。这是浙江省首个PTA项目,也是当时绍兴县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被认为可拉长产业链,促进绍兴纺织业产业升级,受到省市领导重视。
不过,进军PTA的时机很快被证明不合时宜。全球PTA产能从2006年就开始过剩,加之国内销售环境不畅,PTA生产原料PX的价格涨幅大大高于PTA,产品利润空间被挤占。华联三鑫投产至今,除在2005年投产当年曾短暂地创造辉煌,之后一直深陷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