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风险对决谁牵着谁走?
除了艾盛,宁波斐戈集团也在宁波服博会上打了个“大满贯”。开馆第一天,宁波斐戈集团就和意大利SDS集团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将为期3年的FIOCCO女装在欧盟27国总代理权交给了这家意大利有名的大企业。
而在两年前,斐戈还是一个经营了35年的意大利本土品牌;宁波华艺服饰公司则是一家做了15年外贸出口的企业。仅仅两年后,斐戈成为了华艺集团的自主高端女装时装品牌;华艺则成为“斐戈集团”旗下的一个子公司,继续做外贸出口。
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转型,用斐戈集团董事长施云的话说–––“做了那么多年来的加工贸易,15年来,该为自己活一次了。”朴素的表白,透露的是外贸型企业对自主品牌的一份由衷向往,更重要的是,在资本积累已经相对成熟之时,施云希望将“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稀释外贸风险,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寻找新的赢利空间。在他看来,逆流而上,祸福本是相对。宏观经济的外围条件,使得洗牌的局面在所难免,而这对于斐戈的新生以及强大,同时意味着“战略机遇期”的到来。毕竟,伴随着产业的阵痛,规范化、品牌化、现代化的企业将避免以往“劣币驱除良币”的非良性竞争格局,获得更为健康的发展空间。
如今,宁波高级女装研发中心已经落户斐戈,施云相信,“在内销市场上做品牌,不管我们要讲述怎样的品牌故事,都必须以响当当的产品品质以及设计能力说话”,因此,在对产品研发的持续投入上,斐戈不会有任何的犹豫。
观察2
各谋其道企业玩转“加减法”
在变化莫测的宏观经济形势之下,类似于针对品牌构成的删补,以及业务取舍这样的“加减法”,对于企业而言,不再只是账本上简单的算术,更是一门考验战略选择与判断能力的“艺术”。
在宁波服博会上,不难感受到,企业品牌战略中的“加减乘除”运算的确暗藏玄机。
首先说说“加法”。在宁波服博会的1号展馆,一个具有浓郁美洲风情的品牌占据了距离入口处不远的风水宝地。乍一看,从宫廷式台灯、西餐烛台到镂空的吊顶,再到简约时尚的展出服装,让人不禁讶异又是哪个实力不俗的国外品牌在中国的一次路演。再仔细一看,“YOUNGOR”的品牌LOGO映衬在“Hart Schaffner Marx”(浩狮迈)的品牌LOGO之后,这才让人恍然大悟,雅戈尔,中国男装的领军企业;Hart Schaffner Mark(浩狮迈),一个与宝洁、福特、可口可乐、英特尔齐名的美国著名品牌,两者已然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是,两者牵手,意欲何为?
命题并不难求解。事实上,自雅戈尔收购新马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男装生产基地之后,雅戈尔已经拥有了包括POLO、Calvin Klein等在内的20多个国际知名品牌的ODM加工业务,拥有Nautica、Perry Ellis等5个授权许可品牌。而与Hart Schaffner Mark(浩狮迈)的强强联合,雅戈尔的国际品牌舰队势必又将新添优质盟友,尽管中国本土品牌要真正成为世界品牌尚待时日,但若能在中国市场上成功地“运营”抑或“培育”一个国际品牌,也算是雅戈尔向“国际化品牌集团总部”迈近的“曲线救国”之策。
而除了在代理品牌上做“加法”,对孵化自主品牌的“加法”之举也不乏代表作。
SS·SPORT,出生于杉杉“望族之家”,在SS·SPORT操盘手、杉杉集团副总裁李启明看来,SS·SPORT作为杉杉自主品牌的延伸,同时具备了全新的风格定位以及目标人群定位,从目前的渠道铺设以及销售反馈来看,SS·SPORT有能力成为杉杉自主品牌阵营中的“点睛之笔”。
“消费多元化趋势的发展,为新品牌寻求新的生存发展空间提供了契机。”李启明表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只要找准了市场的游戏规则,从被认同、跟进到不断主动延伸,SS·SPORT就能够成为名符其实的‘品牌’。”
在李启明看来,品牌的三驾马车在于“产品、形象、市场”,如果这三者可以达到同步的和谐运营,那么就能产生1+1>2的效果。据他透露,目前SS·SPORT在产品开发的结构上遵循的是“多款少量”的新品开发模式,全新店面陈列方案的更新,将全力传达SS·SPORT内在的文化精神,另外,SS·SPORT将遵循“精耕细作”的渠道拓展思路,对区域市场进行细化与比对分析,根据不同的区域消费特征采用不同的终端渠道模式,适当加大直营店的比例,对采用加盟、代理的区域进行统一的标准化管理。
可见,一系列运用得当的“加法”,将为品牌拓展新的赢利空间,强化品牌自身营运的能力提供坚实可能。
再来说说“减法”。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对已有业务的割舍本质上更像是一个“拒绝诱惑”的过程。
比如在业务数量上不再“贪多”而是“求精”。斐戈集团董事长施云在服博会上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后斐戈将与阿迪达斯、耐克、锐步等国际品牌保持长期的合作,但今后将承接高附加值、利润有保障的出口业务,以前承接的出口业务平均加工费都在5美元/件以下,现在计划主要做加工费在10美元/件以上的产品。
罗蒙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朱绪龙则告诉记者,罗蒙的目标是将出口比重压缩在20%以下,并瞄准国际一线品牌如ZARA等提供手工定制等高档出口服装加工业务,每套西服的加工费争取在15美元以上,这样才能确保出口业务的利润。
不难看到,数量“精”而附加值“高”的业务成为了企业从事外贸业务的钟情之选。当然,这样的“香饽饽”不是人人都能吃得到。最后胜出的企业已经由以往单纯的“来料加工”的“机械工”,变成了能够提供“全程解决方案”的“工程师”。
宁波康楠服饰公司董事长张国萍就是这样一个擅于做加减法的“工程师”。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没有利润的单子我们坚决不做,我们的外贸西服单价可以做到20美金,这在服装界也是不多的。如果是无粘合衬手工制作的西服,报价可以达到300多美金,当然你若是接了单,如果无法设计出更多的款式,你对客户的吸引力也是难以维系的。因此,提高服务附加值,尽可能提供更多的设计方案,才能让你赢得更强势的议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