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杉: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
当年之内,杉杉西服的销售份额占到全国同类服装的37%,这个数字至今无人打破。
也正是这一轮迅猛增长,奠定了杉杉的“第一桶金”。从此,杉杉有了更大的行动空间。
多年后,杉杉自己的总结是:“通过CI导入及深化推广行动,促进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完善,使杉杉逐步建立起富于特质的企业经营文化系统,并以此为依托走上了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相结合的‘两手抓、两手硬’的企业发展新路。据中企资产事务中心的审慎评估,导入CI后,杉杉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迅速升值,到1995年末已达2.65亿元人民币,时至2006年,杉杉品牌无形资产的价值,已至48亿元人民币。”
事实上,杉杉品牌战略的成功,对宁波地方经济和中国服装产业的推动是巨大的。1998年,时任大连市长的薄熙来在宁波考察学习时感慨道:“宁波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品牌,不就因为有个郑永刚嘛!”2005年,中国服装行业的第一个品牌成就大奖颁给郑永刚,“谈中国服装,绕不过郑永刚,绕不过杉杉。”这一点,郑永刚也颇感自豪,“如果说我做过什么,那就是为中国服装行业的进步做过一些贡献。”
这十年间近20倍的无形资产增值中,便有着企业社会责任的巨大贡献。郑永刚逐渐意识到:比起媒体上的声音画面,“正直、阳光、不断创新、负责任”的形象,在企业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一举一动中,体现得更为实质。
“从种树做起”
1995年,以杉杉、雅戈尔等企业为代表的品牌带动着宁波企业的品牌之路,各行各业的大小品牌如雨后春竹破土而出。当年的宁波,各类广告公司有数百家之多。但广告专业人才奇缺,持有广告从业资格证件的人空前抢手,广告公司相互争人,甚至想方设法借来从业资格证书,用于公司注册和工商行政部门的审查。
这样的情势下,杉杉的企业形象策划部在宁波找不到充足的人才,只能在全国范围寻找。郑永刚意识到:“不能只摘桃,而要从种树做起”。
公司发展渴求人才,而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教育。同时,宁波大学也正有创办广告传播系的设想,双方一拍即合,决定由杉杉出资组建广告传播系。
1995年宁波大学广告传播专业的设立,在当年的宁波教育界和经济界影响深远,逐步演变为今天的艺术与传媒学院。现在,学院在读学生近千人,不断向社会贡献人才。
在此之前的1993年,民盟宁波市委为了发挥专长、服务地方经济,想筹办一所民办中专,杉杉愿意出资。双方商定:为了体现杉杉服装企业的特色,也为了服务宁波地方发达的服装工业,学校专设一个服装专业。
多年后,郑永刚回忆至此,语言很质朴:“企业直接的感受是人才不够,那么就从学校开始,很纯朴的想法。”
后来在宁波发起建立慈善基金会,也是“觉得企业应该对贫苦人施以援手”,第一次出资50万,后来连续几次追加。同样是“纯朴的想法”。
后来的思维提升,意味深长。
捐建了专业院系和学校,杉杉在宁波当地打开了更广阔的社会局面,郑永刚感到:人们跟他谈话时的声气、看他的眼神,都开始与从前不同。
“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不是一时一事,可能是永远的。企业需要获得的认可,不仅限于供应商和销售商。多数人都要通过你的行为来认识你,数量巨大的人群,可能是你的潜在消费者,也可能是未来的合作伙伴。”
后来就开始了社会公益领域的常态性投入。1998年长江洪水,杉杉捐资600万余元。2008年汶川大地震,杉杉企业各集团、公司、加盟商及员工捐款捐物共计1500万元。
郑永刚的感触越来越深:“社会对企业,是有巨大回报的。”
因为不断分担公共事务,杉杉获得了难以用金钱衡量的社会回报,1996年,杉杉股份获批在上交所挂牌上市,顺利成为中国服装行业第一个上市公司。
1999年,杉杉成为第一家进入国家重点建设企业的服装企业。
2000年,杉杉成为第一家通过绿色环保认证的服装企业。
“企业对社会的这种责任,是分内事,就像吃饭穿衣一样,并没有特别的。你在家庭里生活,能不对你的家人负责吗?这本身就是生活当中的一部分。社会责任有多有少,做得多,社会回报的认可就多;但你要是不做,那是很严重的事情,就像一个人不赡养老人。”
“开始时,我觉得我对社会付出了,社会给我认可,是天经地义,现在想法也有所变化。杉杉资助了鄞州区1000万元做慈善基金会,提出两个条件:一是真正让弱势群体得到好处,二是不登报宣传。你一说,就有作秀的嫌疑。但你的目的,只是把该做的事做好,何必让人说你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