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成中小企业停歇业 宁波外贸危局下谋强势突围
在调整中,部分行业的小企业受到的冲击较大,纷纷停业、歇业,有的甚至关闭。宁波统计局资料显示,三季度末宁波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有3095家停业或歇业,有4262家企业关闭,同时又有新开工企业4566家。据记者估算,前两者占比达规模以下企业总数40%左右。一位宁波法院系统领导告诉记者,今年关于企业破产的纠纷案件剧增,导致法院系统忙都忙不过来。
在银行业人士看来,中小企业资金链紧张导致最终倒闭是正常现象。一家大型银行宁波分行的风险管理部主任殷宏(化名)表示,过去宁波股份制银行资金是往外流的,这轮调整后,资金在往回收,这个时候银行更多考虑的是风险问题,投向本地时自然偏向大企业,对中小企业影响是致命的。
“所有银行都在讲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国家也出台了相关鼓励政策,但银行从理性经济人角度讲,肯定支持实力雄厚的大企业,银根收紧,紧的肯定是中小企业,所以它们先出现问题很正常。”金荣称,“对于一些产业链集中的区域行业,所有银行对风险的判断可能是差不多的,要收紧都收紧。”
殷宏则认为,目前市场资金缺口大是自然的。“去年下半年原材料大量涨价,占用资金高了,虽然银行今年贷款维持去年水平,但同比来看,市场资金缺口明显大了。整个市场资金占用较高,企业维持同样销售额需要资金额更多。而产品价格暴跌后,企业回流资金又困死了,市场信心指数直线下降,银行贷款更加审慎,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企业经营效益下降,银行信贷因此紧张,企业资金就更加紧张,最后企业资金链就断了。”
大企业集团同样面临生存考验
“现在风险可能波及大企业。”陈法说,“可能会死的大企业里面,首先是负债率高、投资扩张过快、工业用地圈的多的,一方面刚刚建好厂房,没有产生效益,另一方面,资金已大量投入房地产,现在房地产不行了,主业在经营和利润上也出现了问题。原来两者是互动的,两条腿走路,即房地产挣的钱可以补贴工业,工业融的钱可以做房地产,现在两条腿都不行了。”
但他也认为,这些企业倒掉是很危险的。“资金链紧张时大企业有天然优势,账可以欠在供应商那儿,如果死掉,许多供应商也完了,那么大量工人会失业,造成社会问题。我主张大企业有问题最好要救,因为如果产业龙头死掉,这个产业10年都起不来。”
陈法的说法不无道理。从浙江来看,最近爆发的安防巨头南望集团破产重整事件、绍兴年销售额达20亿的大型纺企江龙控股和国内PTA巨头华联三鑫濒临倒闭事件,无一不是因为涉足房地产或者扩张过猛导致资金链断裂。
据宁波市统计局公布,上半年宁波40家大企业集团负债增幅高于资产增幅,企业经营风险增大。截至6月底,宁波企业(集团)期末负债合计达1257.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6%,高于同期企业(集团)资产增幅3.4个百分点;主营为制造业的企业(集团)资产负债率63.8%,比去年同期上升3.7个百分点。
民间借贷和银行贷款成为“绞索”
原先活跃在江浙的民间借贷如今已经远远不如往年活跃了。金荣认为,原来做民间借贷的很多人不是做金融行业出身,往往采取连环放贷模式,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钱最终流向哪里,投资公司之间也大量拆借,而这部分人经过这一轮调整,基本上清理掉了。理论上民间借贷市场需求很大,事实上好多人已退出了,经济风险越高时,这个行业就越无人敢做。
“在宁波民间,小企业不愿跟银行贷款,因为与其他企业之间拆借更方便。在宏观形势好的时候,尽管利率高,但是解决了民间企业融资问题。现在整个外部环境很差,融资成本上去了,对企业来讲则是饮鸩止渴,不去拿,今天就死,拿了,只能活一个月,变成了企业的绞命索。”殷宏说。
他们认为,涉及民间借贷的事件出现问题的几率要大很多,许多倒闭的大中企业都涉及这个问题。
殷宏表示,“按照银行资产五级分类法,现在是关注类资产增加,随着时间推移,到年底或者明年一季度,不少银行大量关注类贷款定会变成不良贷款。10月份金融危机效果显现,按逾期90天对资产分类进行调整,不良高峰期应该在明年一季度。”不过,另一位银行业人士颇有深意地指出,“对于分类问题,其实就看银行账怎么做了。”
宁波银监局公布的市银行业资产运行情况显示,负面效果已部分显现。9月末宁波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加较快,余额为19.20亿元,比年初增加6.2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00%,比年初上升0.2个百分点。大型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30.72亿元,比年初增加2.04亿元。
这在忙于诉讼法律实务的陈法看来,是切身的感受。“这段时间案子多且标的大,主要是银行的案子。很明显的是,去年是大量民间借贷纠纷,现在是大量银行贷款纠纷,危险已经波及银行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也可能成为企业加速破产的“元凶”,这在浙江几家正在重组企业身上都可见到。在金荣看来,银行间的不信任和信息不互通是重要原因。
“几乎所有出问题企业与这个都有关系,银行都盯得很紧,一看形势不对,赶紧先溜,其他银行赶紧跟上。”金荣说,“其实,如走清算,对大家来说都不是好事,而且会对企业造成致命打击,也会造成严重连锁反应。需要形成协调机制,各家总行须有一个协调人来处理此事,信息互通、协调步伐,当然这里面要区分企业生产经营如何,生产是不是正常,资产是不是良性的,是不是仅因为资金的问题。如果是,充血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