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成中小企业停歇业 宁波外贸危局下谋强势突围
生意社12月4日讯 2008年对于中国的外贸经济可谓风雨飘摇之年。金融风暴肆虐,与国际接轨最早、素来对国际经济知觉敏锐的浙商无疑感受最深。而在浙江外贸经济中,计划单列市宁波可谓举足轻重。
国务院几年前将宁波定位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而如今在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宁波与杭州、南京同为区域中心城市,早已超越“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的定位范畴。被誉为“中国文具之都”、“中国模具之都”、“中国塑机之都”的宁波2007年已踏入GDP“3000亿元俱乐部”。作为全国十大外贸城市之一,宁波现有8000多家进出口企业,出口依存度达到84%。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报告,宁波综合外贸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三,并凭借其服装、电子、机械、轻工、化学等众多产业集群、三十家左右上市公司,展现了经济结构之完整和经济实力之强盛。
根据浙江统计局数据,浙江前三季度出口增速明显回落,利用外资后继乏力,各大类商品出口增长均有不同幅度回落,不少企业收缩出口规模甚至暂停出口,大量企业对出口前景表示悲观。世界知名的“宁波制造”也面临严峻挑战。本报记者通过实地采访政府官员、金融企业、出口导向型公司等多个领域高层人士,以期在金融风暴波及中国经济最前沿的地区找出最典型的样本,以最鲜活的方式深入剖析和展示当前形势下外向型制造业企业面临的困境和出路。
11月初的宁波,天气依然了无寒意,但是人们对于经济形势的感受却是寒意彻然。
当记者走进宁波市彩虹南路彩江大厦里恩凯纺织品有限公司在11层的办公室时,公司总经理沈功灿正在忙碌地与一位员工一起,在他宽大的办公桌上摆弄几件款式新颖的针织女装。这家专事外贸多年的服装企业在沈功灿的带领下,已成为年营业额1500万美元以上、进口商圈中的知名供应商。
“金融危机来了,老外要求的交货期缩短了很多,我们得赶紧把这批货发出去。”沈功灿对记者笑了笑。有着典型的精明浙商外貌的他显得有些操劳,但是状态却很积极。
“金融危机和这轮调整让一切都变得不太一样了。”沈功灿给记者分析起了现在的外贸形势,“老外发来的订单现在两三个月就要发货,越来越要求我们快速反应,‘小批量、多款式、快交货’成了基本路线。由于汇率、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等一系列原因,低端纺织业正在向孟加拉、印度等东南亚地区转移,他们那里工人的工资可以一天一美元左右,所以这个转移是必然趋势,就像当年纺织业向我国转移一样。”
“传言浙江纺服企业大量倒闭是不真实的,纺服行业依然是个好行业。”对沈功灿这些勤奋而精明的浙商来说,历来就不会等死,如今在金融危机下依然能够“变法图存”。
不过,作为金融危机叠加国内经济调整的寒流第一波侵袭的地域,浙江事实上已经在面临严峻的考验。
资金缺口致四成小企业停歇业
“要说资金紧张,现在都比较紧张。”国内一家大型银行宁波分行的副行长金荣(化名)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坦陈,“到年底了,我们的发展节奏也要控制一下,银行有自己的考核指标,现在做多了,明年对自己压力很大。现在是思路决定出路,不是说往前冲就能解决问题,现在往前冲可能就南辕北辙了。”
“现在资金链比较紧张。”有着多年金融执业经验的宁波一家大型律师所的创始合伙人陈法说,“许多大企业负债率很高,尽管资产规模10亿到20亿,仍有可能破产。爆发危机的原因来自于自身,比如投资的房地产尚未开盘或者卖不动。此外,大的贸易伙伴如果出问题了,对他们也是致命的打击。他们一旦倒下,银行二三十亿的坏账就会出现。”
国内银行贷款期较短,按照不成文的规矩,企业需要在到期后凑齐本金和利息还给银行,就可以在几天之后重新获得贷款。在陈法看来,原来浙江民间借贷之所以繁荣,也是因为这时候企业需要几天的资金过渡期。不过现在企业想凑钱过渡几天都很难,一旦银行追债,也就成为企业倒闭的导火索。
资金链紧张波及整个经济面,必然导致不少抗风险能力不强的企业破产。据宁波统计局公布,前三季度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创造利税11.3元,较上年同期下滑13.1%;其中,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润5.64元,降幅达19.0%。小企业盈利空间进一步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