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纺织服装企业竞争策略(下)
第五节:掌握主动外贸企业转内销
受到人民币升值、欧美经济衰退的影响,外贸企业危机显现,外向型经济、生产型企业需要出路。很多人提到了做品牌、转内销,这是现今中国大多数外贸企业的首选。那么,外贸企业该如何转内销?如何做品牌?
一、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进行纵深发展
以NIKE的创始人之一菲尔•奈特为起端,品牌经营实行产品OEM模式时至今日已深入人心,任何品牌都知道避重就轻,将产品的生产环节与品牌经营脱钩。中国的很多外贸生产型企业,就是在国际纺织服装产业链上扮演生产环节的功能,做着高能耗、低利润的工作。从事这个环节,前提就是低土地成本、低资源成本、低人力成本⋯⋯总之,用很多的低成本合成的竞争力来赢取订单、获得利润。在长期的低成本、高品质控制要求的磨练下,外贸生产型企业百炼成钢,既掌握了质优价廉的上游供应商,也练就了浑身的控制成本功夫。
我们习惯将品牌拆解为形象、产品、渠道三大部分,其中形象指品牌的建立、识别、文化、管理、传播、服务等,渠道指终端专卖店或其他类型的销售通路;而产品既是销售的主体,又是品牌文化的载体,它是品牌三维中贯穿其他二维的重要部件,外贸企业所拥有的基础,正是这个要素––产品。无论世界如何变化,进步是永恒的话题,服装市场也是一样,经济衰退只是社会前进中暂时的困难。只要有品牌在,订单总是要下的,只是质量、价格、成本的影响因素变化而已。因此,在新形式下,如果你原本就是一家纯粹的外贸公司,那就要在继续维护好你的上游供应商和代工工厂的基础上,花点力气来深度开发质量更好、价格更低、资本雄厚的供应商和工厂,你自己则维护客户、扩大订单;如果你是一家生产型的外贸企业,除了像前者一样外,还要增加一个更重要的工作––生产组织向更低成本的地区转移。
二、改善自身的开发能力,向定价权要效益
从笔者服务过的一些外贸企业来看,大多缺少核心技术和设计开发能力,因为成本的原因,这些企业有的连设计师都没有,就会按照客户的订单放样、打版、确认、生产。考虑得最多的东西就是:有什么差不多的面料便宜点?怎么样套裁可以省点料?如何定工人的计件工资?在成本和价格策略上,片面地倾向于压价竞争、低成本赢利的方式,严重地忽视了企业开发能力的重要性,轻易地放弃了定价权。
针对这类企业,我们建议采取改善供应链,加强产品设计能力的策略,逐步将定价权往企业这边倾斜。改善供应链的做法就是主动出击,向一些强势的纺织企业、配套企业寻求具有领先优势的面辅料支持和加工技术支持。加强产品研发则是通过设立设计部门或者寻求外协机构的方式,根据企业的生产优势结合客户的品牌定位主动开发款式新颖、工艺精湛的产品,这样的企业才有定价权,赢得了定价权企业就有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