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造就纺织服装产业百舸争流
也正是由于“服装服饰无国界”的观念得到国人普遍认可,中国服装业从巴黎、米兰、伦敦、纽约时装界学到很多有用经验,引入了名牌战略、名设计师、时装模特、时装表演、时装节和定期发布服装流行款式等营销手段,为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建设增添了“服饰美”这一大亮点。
服装服饰消费环节排除“左”的干扰,曾在多大程度上扶持了服装业,很难量化。但完全可以作这样的论断:80年代,如果不在改革开放初期花力气解决好这一意识形态误区的问题,发展服装业恐怕只能做到实现“温饱社会目标”为止,再往后,恐怕就寸步难行了。最后,还必须指出:服装业的大发展,还得益于由改革开放国策派生的若干产业政策。这就是: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从1987年1月起,服装工业归口纺织系统,实行“大纺织”上、中、下游行业的一条龙管理。
纺织工业部在1984年提出:发展服装、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三大支柱(最终)产品”。
1988年5月,纺织工业部进一步提出:发展纺织纤维深加工,“以服装为龙头发展纺织工业”,并将这一产业政策落实到五年计划中。
1986年10月24日国务院121次常务会议决定:纺织品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增加出口创汇的重点,必须尽快把纺织品出口搞上去。
从服装工业大发展事实中引出的对经济、社会若干问题的再认识
“再认识”之一:以纺织加工和服装制造为主体的中国纺织服装业,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稳固地保持其“中国支柱产业”的历史地位。
这一点,对于熟知纺织服装业在我国保持城乡市场繁荣,纺织品服装在我国外贸顺差中的作用,由服装业“产、供、销”创造的城乡就业岗位等情况的业界人士来说,从来就不是一个问题。
但在前些年(尤其是2000年前后),在纺织工业进行战略性调整(适当压缩生产能力)那几年,一时甚嚣尘上的“夕阳工业”之说,却着实困扰、害苦了中国这一最具竞争力、对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最有实际作用的传统产业部门。
令人高兴的是,中国纺织服装业很争气。争气的结果是,进入21世纪以来的八九年间,中国纺织服装业紧紧抓住我国加入WTO的历史性机遇,得到了新一轮的大发展,发展、壮大、升级、提高到令世界各国瞩目的程度。
温家宝总理最近在一个重要讲话中,由中国应对当前这场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条件谈到中国的实体经济时,又一次指出:纺织服装业是支柱产业。这样的权威性判断,着实让这个传统产业部门的业界人士感到欣慰。
“再认识”之二:纺织服装业是中国实体经济中最为稳固、最靠得住的一个庞大产业部门。
衣、食、住、用、行,纺织服装业作为中国社会保障全国十几亿人衣被需要的产业部门,决定了它在任何经济、社会发展阶段,都是不可或缺、并需保持巨大生产规模的产业部门。更何况,它还有比较稳定的国际市场发展空间。在纺织、服装业已基本完成世界范围大转移的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国际市场空间,也是比较稳定的。即便有点潮涨潮落以至出现一点萎缩,也退不到哪里去,事实也正是如此。改革开放30年间,中国纺织服装业大体呈现平稳、持续发展的轨迹。在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作用下,个别小行业、个别地区、个别企业有进有退、有所消长;而就全行业宏观来说,既没有大起大落,也没有什么大风大浪。正因为如此,在国家需要稳住实体经济以抵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当口,温总理很自然地就想到了纺织服装业。
“再认识”之三:发展服装工业是小康以及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建设十分重要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