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造就纺织服装产业百舸争流
曾经饱受“短缺经济”之苦的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第一个10年基本达到“温饱社会”目标后,城乡人民群众对服装服饰的消费不断有新的要求。最初是多样化、个性化,于是先后出现了“西服热”、“运动服装热”、“休闲服装热”、“羽绒服热”。最近几年,在环保生态理念和安全产品理念、回归自然理念大行其道的情况下,又出现了追求“绿色产品”、“安全服饰”和追求纺织品服装舒适性的新动向。而这些追求,自然是全面小康、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建设的应有之义。中国服装制造业应该,也有能力适应人民群众在服装服饰方面不断增长的需求。
不断升级的小康社会建设,需要不断升级的服装工业。“再认识”之四:发展服装工业,最需要坚持改革开放的国策。
中国服装工业的崛起,离不开改革开放这一基本国策。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让企业自主制订产品结构、自主决定产品价格、自主,因而企业搞活了,企业的应变能力加强了。
实行所有制多样化,因而带来了民营服装企业的大发展。
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因而带来了大批三资企业,带来了国际市场的庞大发展空间,带来了可观的贸易顺差。
改革开放,自然不应就此止步。服装工业的继续发展、不断升级,需要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化,需要更多的有利于纺织服装业的政策的出台。
例如,对服装业保持国际市场强大竞争力的政策支持。
例如,对近几年大放异彩的纺织品、服装“产业集群、专业市场”健康发展、逐步升级的政策引导和金融支持。
例如,对一大批超常发展的民营大型服装企业打造“舰队”的政策支持。
例如,对进一步拓展城乡纺织品服装市场、“拉动内需”中整合工业、商业、农牧业相关企业的政策引导等等。
从事纺织服装业整整60年,深深怀着“工业兴国”情结,在有生之年能亲眼看到、切身体验到中国纺织服装业的伟大振兴,以及由此给中国社会、中国人民带来的福祉,当也是人生一大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