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终盘点之政策篇:纺织行业逆水行舟
据统计,今年1~5月,因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总额汇兑损失约为439亿元,规模以上企业损失约为267亿元,为规模以上企业当期利润总额的62.44%。
要素价格上涨也大幅增加了企业成本。今年1~5月,综合各生产要素价格上涨情况,纺织行业单位产量生产成本至少提高6.2%。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因要素价格上涨约增加生产成本619亿元,相当于当期利润总额的1.5倍。
实际上从2007年底就开始的信贷紧缩政策对纺织企业的运营造成了极大的压力。由于潜在的产业放贷政策,纺织企业普遍遭遇贷款难问题,流动资金短缺带来生产和销售双重困境。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使企业的用工成本大为增加。即使在新疆劳动力相对比较充足的省份,企业员工流动也达到30%,有的干了一个月就走人。同样的工资,工人流向了服务业、电子业等劳动强度相对小的行业。
年中:“一保一控”保增长抑通胀 企业在困境中看到曙光
今年年初,南方地区出现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基础设施大面积损毁,工农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
与此同时,美国的次贷危机不断加深,对我国出口、金融领域的影响逐步显现,国内许多外向型出口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出口持续出现下滑势头。
据海关统计,今年1~5月,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折合人民币有效汇率计算,同比仅增长7.24%,较上年同期回落8.07个百分点。其中对美出口大幅减缓,同比增长1.72%,较上年同期回落近30个百分点。
纺织业的困难情况引起了政府和中纺协的高度重视。3月初,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领导带队,六个调研组奔赴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福建和河北调研。调研结束后,中纺协调研组将结论及相关政策建议提交给发改委、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相关部门。国务院多位领导做出批示,提出要对纺织行业进行政策扶持。
政府高层也密集调研东南沿海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经营困境引起了高层的高度关注。
7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调研时,特意提出要去纺织厂看看。他深入到无锡第一棉纺织厂生产车间,认真听取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共谋破解难题之道。
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开始放缓,GDP同比增长10.4%,比去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7.9%。这表明“防过热”已见效,尽管物价涨幅仍然较高。
7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了经济工作的任务: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即“一保一控”。
为缓解纺织企业的困难、稳定出口、保障就业,7月31日,财政部等部门宣布自8月1日起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
8月初,央行调增了全国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担保难问题。随后,央行又决定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以解决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问题。
不少纺企得知退税率回调的消息后,都很振奋。认为此次政策调整会给企业带来一些实在的好处,这说明国家没有放弃纺织行业,对行业的发展仍高度重视。在被阴霾围困已久的背景下,这无疑给予了企业极大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