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终盘点之政策篇:纺织行业逆水行舟
2008年,从经济周期看,是热度降温的一年;从发展方式看,是结构调整的一年;从宏观调控看,是高速增长后“最困难的一年”。在这极不平凡的一年,在经历了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和宏观政策的大幅起落后,中国纺织业犹如逆水行舟。
“入行这么多年,从没有遇到像今年这么难的情况。面临国际经济的衰退、国内宏观政策的影响,企业能挺过来实属不易。”这是一位纺企老板的年终感慨。
无论从哪个方面讲,今年都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我国经济也开始受到冲击。宏观调控政策经历了迅速而大幅度的调整:从年初的“双防”转向“一保一控”,再转向年末的“保增长、扩内需”。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纺织行业经历了历史上最困难的时期,其中1/3的企业依然保持了较好的盈利水平,其余2/3的企业也在逐渐适应不利的环境,为生存而努力。
年初:“双防”为过热经济降温 具体政策给企业带来看压力
时至今年年初,中国经济已连续5年以高于10%的速度加速增长,并在2006年突破11%,去年达到11.9%,使得2008年年初的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着由偏快转为过热的风险。
为消除经济运行面临的风险和存在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 解决2007年国内经济出现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贸易顺差过大引发的货币流动性过剩、结构性价格上涨压力增大的问题,2008年初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以“双防”––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为主要调控目标,确立了“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12字基调并将CPI调控目标设定为4.8%。
正是着眼于“双防”的目标,我国实施了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明确财政支出重点用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着力促进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
从全局看,由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高企的物价水平从今年5月份开始呈现涨幅走低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大局的稳定。
但也不可否认,一些具体措施给作为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的纺织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比如,企业融资出现空前紧张的局面,出口退税率执行11%的历史最低水平严重挤压出口利润,再加上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汇率加速升值、利率水平提高、《劳动合同法》实施带来用工成本增加、企业社会责任压力加大、节能减排任务繁重等因素的影响,行业产销、投资、效益增速全面下滑,亏损企业不断增多,经济增长出现多年来的首次下行趋势。
在国际上,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和演变,美元持续贬值,原油价格屡创新高,这都引发了全球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开始面临着巨大的下行压力。
“3月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7.109,10日已经为7.108。” 3月11日,某纺企董事长在参加行业会议时也没有忘记关注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汇率对于这家85%产品都要出口的色织布企业来说显得异常重要。他忧心忡忡地说:“人民币汇改以来,由于人民币升值,公司少收入了3.8亿元。” 他的话音未落,当天人民币又创出了汇改以来的第20次新高––7.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