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沧州:专家建议调减棉花面积
生意社2月3日讯 春节已过,正是棉花备耕时。往年这时棉花种子市场早已开张,今年却是一片冷清。面对去年棉花市场和今年棉种遇冷,棉花怎么种?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咨询了我市业内人士。
棉价低迷 棉农惜售
去年秋收以来,棉花价格持续走低,刚开秤时,每公斤6元多,农民还是有点惜售,因为这一价格与上年基本持平,而去年的农资价格几乎翻了一番。农民指望棉价有所抬头。没成想受到国际市场的严重影响,价格一路下跌,最低跌到每公斤4.1元,让农民叫苦不迭。
据了解,去年,我市棉花平均亩产籽棉234公斤,与上年相比,略有增加,获得丰收。但金融危机逐渐向实体经济波及,下游需求的疲弱,导致籽棉价格下跌。去年的籽棉价位,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翻了一番。从去年种棉成本看,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价格大幅增长,其中化肥价格已翻了近一番。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去年农资价格翻了近三番。成本上升,收购价格较低,部分棉农受益较上年大幅减少甚至出现亏损。因为种棉花是个琐碎活儿,付出这么多心血,到头来只挣到这点钱,就是出去务工,每天都能挣四五十元。如果把种棉的人工费也算到里边,这样的收入可以说让农民心血付之东流。
记者了解到,价格下降,棉农大都舍不得出手。在往年,农民早就数着大把大把售棉得来的票子,脸上露出笑容。可是去年棉花采摘后,棉花在农家堆成垛。棉花市场让很多棉农伤心,严重打击棉农种棉的积极性。
国家采取“托市”政策后,棉花收购价格也随之上涨,基本能够让农民接受,慢慢将储存的棉花出售。
面积是减是增 辩证看待市场
据市供销社棉花协会负责人介绍,从全国形势分析,今年种植面积会减少。一些专家也建议调减种植面积。
市供销社有关负责人在走访东光、吴桥等地老棉区看到,一些农民还是预留了大量白地,准备在开春后种植棉花。因为这些地方都是老棉区,种棉是他们的传统习惯。尽管去年棉价低迷,但粮食价格也同样走低。在这种大背景下,他们还是选择种棉花。由此可见,在老棉区农民还是情有独钟。
而河间的一位包地大户沈春波则是逆向思维,他去年在天津包地2000亩种植棉花,经济效益不是很理想。他说,去年包地种棉成本是“三高”(承包费高、工人工资高、农资价格高),受经济危机影响及国家惠农政策影响,今年将出现“三低”(承包费降低、工人工资降低、农资价格降低)。这样种棉就有利可图。他表示,今年还包地种植棉花。
从实际讲,我市地下水缺乏,旱碱地面积达到460万亩,从这一点讲种植棉花是我市农民的一条出路。因为棉花是抗旱碱的优势作物,直根系达2米以上,可吸收深层土壤水,是抗旱碱的一个好作物。
对于如何压缩种植面积,有关专家表示,因地制宜调减棉田面积。要正视当前棉花市场遇冷的现实,应及时调减一定棉田面积,至于调多调少,可因地制宜来确定。一是对于那些不保收的,土质差的,易感病的棉田及常年低产的棉田,可以改种生育期短的经济作物。二是水源条件较好的老棉田,可改种其它作物,一旦棉花市场回暖,便可再次复种棉花。三是棉田可套种蔬菜,增加复种指数,增加棉农收入。说到调整棉田,切不可盲目大量调减,防止棉花生产大起大落,因为“逢俏不赶”是市场规律,“逢滞不丢”同样也是市场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