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服饰“反景气”轨迹:并购还是清仓
生意社2月11日讯 2009年元旦,香港湾仔皇后大道东的一家私人店铺门前,堆成清仓品姿态的佑威运动包与运动服装放置在一个个纸箱中,其中有数十港元便能成交的选择,然而仍乏人问津。生产并销售中低端服饰的佑威,已经在两个多月前倒闭。
1月2日下午,在名牌荟萃的尖沙咀海港城,记者看到的却是截然不同的景象:在LV和PRADA、Clavin Klein Jeans的专卖店门外,商场的保安设置了临时指引,希望进入其中的顾客不得不排成长龙——这些门店为了保障店内的顾客能从容购物,限制了同一时间在店内选购的顾客数目。
相较中低端品牌,经济危机之于奢侈服饰品牌,仿佛并不存在。“2008年是我们历史上取得最佳业绩的年份。”联业制衣董事李国权对本报记者说。联业制衣拥有超过60年历史,为包括Burberry、Calvin Klein、DKNY、Tommy Hilfiger等众多高端与奢侈品牌进行服装代工。李国权推断,对于奢侈服饰,最大的考验尚未到来。
下行迹象
仍然热烈的销售反应,令Bernard Arnault,奢侈品集团LVMH的CEO,在一年前对分析师的批评,似乎显得有根有据。当时,有分析师将LVMH归类为周期性股票,Arnault随即争辩称,无论经济周期运行到哪个位置,这家全球规模最大的奢侈品集团仍将持续录得理想的业绩。
事情未尽如Arnault所愿。2月5日,LVMH公布2008年全年业绩,显示下半年的净收入下跌4.2%至11.4亿欧元,低于分析师们11.9亿欧元的平均预期。这更是自2002年以来,该集团首次出现的半年业绩下滑。
这再次动摇了市场对奢侈品牌的信心。Arnault此前强调,奢侈品集团业绩增长依赖于富有的消费者,而非经济周期。但算上LVMH在内,欧洲的大型奢侈品集团在过去三个月纷纷公布低于市场预期的业绩。而包括宝格丽、历峰与斯沃琪均在此前向市场公布了让人失望的四季报,其中宝格丽在四季度的首饰与手表销售分别下跌17%与28%,拥有卡地亚、万宝龙等品牌的历峰,更把目前的情况形容为20年来最糟糕的境况。
而奢侈服饰可能是在众多奢侈商品中受创最明显的品类。LVMH承认,旗下的服装品牌Donna Karen经历了一个“困难的四季度”。华伦天奴旗下的德国品牌Hugo Boss在三季报中显示,旗下的高端成衣在三季度出现了1%的负增长,其中女服更录得4%的跌幅。至于Burberry,尽管其1月公布的三季报跻身少数没有让分析师失望的奢侈品集团财报之一,但其女装的收入增长也从2007年的14%放缓至2008-2009财年上半年的13%。
裁员也随之而来。Burberry表示将在英国和西班牙裁减500名员工;而LVMH集团则承认打算裁员,但希望人员削减幅度能限制到最小;至于拥有Calvin Klein品牌的Phillips-Van Heusen集团,则在1月底表示将关闭175家门店并裁减400名员工。“我们需要以保守态度来保持收支平衡。”2月4日,Burberry方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人士对本报记者如是解释。
毕马威最近发布的报告,提供了一个可能解释。该会计师所通过2008年初委托调研公司TNS进行的奢侈品牌中国消费调查,多少表明在经济危机下,高端成衣显得有点不合时宜。“原因之一是经济条件有限的奢侈品消费者觉得手提包、珠宝和时尚饰物应用场合广泛,而且更为显眼。”
“我们有的高端客户,其店铺零售量下跌幅度高达百分之十几甚至二十。特别是类似DKNY这样的品牌,其生产全部是外包的,若这样的高端客户生意出现滑坡,对我们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李国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