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静看服装界品牌与品牌之间的博弈


http://www.texnet.com.cn  2009-02-12 09:28:38  来源:中国时尚品牌网 收藏

  经济危机,别让责任也陷“危机”

  经济危机的凛冽之势,着实让各品牌“寒冷”一把。大品牌无论是降低支付工人工资的税率、减少开支,还是加强甚至是重新建立供应商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不得不强调责任。而这种“非常”时期的责任比任何一个时候来得更加重要。各企业团结合作采取措施让整个行业尽快走出危机是责任,对消费者持续提供好的服务是责任,保证产品质量同样是责任。正如Calzedonia集团总裁桑德罗·韦罗内奇所说的:“我们正在勇敢地面对危机。我们一直将重心放在产品的内在质量上,以及为产品订立合理的价位。我们保证顾客买到的一定是物超所值的商品。”

  尤其在现在,我们要提防这样的情况发生:为了摆脱危机,品牌间大打“价格战”甚至不惜血本,企图以不合理的价格提高市场份额。不可否认,一定程度的折扣无疑有利于品牌销售,但是得掌握“度”,否则“过犹不及”带来的结果只会是恶意竞争,扰乱本不平静的市场。歌力思服装公司董事长夏国新曾说,“不要以为价格便宜就可以占领市场,真正的品牌本身代表着高附加值。面对消费的下滑和销售的萎缩,很多企业都在打价格战,特别是在采用‘低价打折’的方式。我认为一味地打折最终不会打倒其他企业,只会伤害自己和忠实的顾客群。”

  危机袭来,企业施行减员增效不失为降低风险的方法,这似乎情有可原。不过即使是在外围环境相当糟糕的情况下,仍然有一批企业以它们的实际行动证明:经济危机,并不代表责任也面临“危机”。2008年12月6日,无锡市的红豆集团联合17家企业,发出了《致全市企业的倡议书》,意在面对金融危机对就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要变“减员增效”为“稳员增效”,让企业坚定信心,积极应对挑战。红豆集团总裁周海江表示,红豆将在稳定现有员工队伍的同时,招聘一批高层次人才,促进企业加快发展、转型升级。类似红豆集团一样的企业不在少数,他们的行为暗合了这样一种逻辑:“越是困难时刻,越是方显责任本色的时刻。”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也表示,在金融危机下,宏观层面行业的社会责任第一个就是促进就业。

  品评案例

  案例1中国,国外大牌的避风港?

  Burberry(中文名巴宝莉),英国人Thomas Burberry于1856年创办,后来成为英国皇室御用品牌。2008年8月底,深圳益田假日广场开业,进店的国际品牌比例高达80%,而其中30%为首次进驻中国或华南,包括Burberry、CARTIER、ARMANI COLLEZIONI、HUGO BOSS等众多国际顶尖品牌。其中,Burberry就在该广场开出了亚洲规模最大的旗舰店。

  受此次经济危机的影响,2008年10月Burberry在伦敦股市跌破其2002年上市的发行价,她开分店的步伐也不得不放缓。为挽救中国市场,Burberry使出大幅度折扣促销的招数。2008年12月初,上海巴黎春天中山公园店Burberry前,一早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原因在于该店打出了“Burberry全场1-4折”的海报。为了维持现场秩序,该店只得采取逐批放号的办法,让消费者分批进入卖场。

  Burberry的伦敦总部称,该品牌平均销售门店面积2009年增长幅度将低于10%,而这也远低于2008年上半年的扩张幅度。并且,公司目前已用海运取代了三分之一的航空运输来节省成本。为了吸引顾客,它还将在利用传统格子花纹的基础上,加快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例如,Burberry打算生产一种“丁尼布”的手提包,价格将控制在125英镑左右,以吸引一些预备控制预算的人们。

  点睛之笔

  在全球国际化程度极高的今天,面对经济危机冲击,很难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更何况是哪种服装品牌。Burberry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而已。看看其他国际大牌,LVHM在2008年11月宣布下调在日本市场的的产品零售价,平均降幅达7%。LVHM还取消了在东京银座开设新全球旗舰店计划。Cacharel(卡夏尔)、Donna Karan(唐纳·卡伦)等品牌都取消了今年2月在世界时尚中心的发布秀。

  就在国际大牌全球各大市场一片哀鸿遍野的情况下,中国市场却逆势上扬。2008年11月21~23日,第二届TOP ESSENCE北京国际顶级私人物品展在北京国贸展厅举行,轩尼诗、阿玛尼、宾利等60多个国际品牌(涵盖衣食住行、休闲娱乐等方面)展出的稀世珍品超过300件,其中超过1/3的展品首次在中国乃至亚洲地区亮相。亮相品牌的“气度”和罕见度可谓一扫经济危机的阴影。美国贝恩公司2008年10月份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称,未来5年里,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的奢侈品消费预计增长20%~35%,将有助于抵消工业发达国家奢侈品消费的萎缩。

  相对来说,奢侈品在中国增长劲头如此强劲,即便是经济危机又怎能阻挡他们以及其他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脚步呢?或许与以往不同的是,当前的经济形势,更加促使他们调整发展策略,采取种种措施尽量减轻危机带来的影响,而不是放弃市场。国际品牌应对危机之道,对于中国品牌来说,未尝不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同时,危机之时与国际品牌在本土市场上展开竞争,也是彰显中国品牌实力的时候。至于他们如何学习?如何竞争?结果又如何?我们不做无谓的猜测,还是等待事实来说话。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奢侈品  WTO  品牌  市场  服装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