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规划:以民生的名义 纺企勇担社会责任
生意社3月1日讯 “民生产业”向来是中国纺织业最醒目的标志,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中,对这一定位再次郑重强调。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引发实体经济的衰退,也冲击了中国的纺织服装业。去年,部分中小企业破产倒闭,一些大企业也遭遇各种压力。销售额、利润,这些跟钱有关的数字缩水时,更敏感的是人的去留。每一个员工要支撑的是一个家庭的生活甚至生存,就业与社会的稳定息息相关。
2009年初,人保部呼吁,国内企业可以通过减薪的方式来避免裁员,履行社会责任。经历过去年下半年的挣扎,企业的状况如何?“减薪不裁员”的呼吁在纺企是否行得通?春节已过,这时企业员工的稳定情况如何?老总们如何看待减薪和裁员?我们试图在“民生”这一主题下,再解行业振兴规划。
员工稳定源自市场稳定
过去的一年里,国际市场的动荡使许多外向型纺企特别是产品主要出口欧美的企业窒息、休克,珠三角、长三角的一批外贸企业订单下降。市场收缩时,企业的本能反应是人员收缩,在广东东莞等地甚至出现了“裁员潮”,但在另外一些地方和企业,则因为产品市场的稳定,成就了员工的稳定。
广东的合兴袜业在中国袜业名镇里水是龙头企业。公司年前农历腊月二十四(1月19日)放假,占一半比重的外地员工基本上都回家过年了;正月初八,差不多全体员工都按时返回工厂。经营着以“黄包车”为代表的自有品牌,合兴的产品一半内销,一半出口。因为出口以日本市场为主,没有受到金融危机太多影响。去年一直到春节前后,合兴没有主动裁员,没有减薪,员工正常辞退时,也是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执行。董事长易彬自信地表示,因为有自己的品牌,这样的状况一直保持下去问题不大。
与南方的纺织企业不同,地处吉林辽源的东北袜业园区员工几乎全部是本地人,小年儿放假,初八上班,与往年的日程几乎相同。园区内200余家袜业企业,没有一家因为去年的大环境而倒闭、破产,减薪、裁员的情况也不存在。园区副总经理黄霞说,目前东北袜业园内企业的产品几乎全部内销,袜子本来就是快速消费品,加上主要面向的是大众消费者,过去的一年,东北袜业园不仅没有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下滑的影响,反而取得了快速发展。
招工忙危机中别样风景
正月初九,记者打电话给义乌芬莉集团办公室主任朱爱明,工作人员说,朱主任出去招聘了。芬莉农历腊月二十六放假,工人正月初七报到,到正月初八,机器就已经百分之百开动起来了。记者问芬莉副总经理余海菁,公司春节前后有没有减薪、裁员?余总笑着说,春节刚过几天,义乌各个公司就开始每天设点招工,比待遇、比福利生怕落后,哪能减薪、裁员?此前,“招工难”一直是余海菁最头痛的事;今年,因为其他地域一些同行业企业规模和人员紧缩,元宵节前后大量技术工人从珠三角地区涌向义乌,给义乌带来了机会,余海菁和芬莉的“缺工”压力小了一些。不过,“现在也不能完全确定,招来的工人能不能适应岗位,还要经过两个月的试用期才好判断去留。”余海菁说。
同在义乌的浪莎集团,也在大张旗鼓地招兵买马,通过新华社消息发布的“急招3000名工人”的信息广泛传播,为了更加有效地招到合适的员工,浪莎鼓励老员工“带工”到自己的企业来,带一名老乡进厂有300元的奖励,带来有技术的员工,奖金则提高到4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