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遭遇外贸保护战以后……
“两条腿走路走得最稳”
那么,在海外出口遭遇贸易壁垒、出口量迅速下降时,许多国内企业都希望通过内需市场弥补海外订单的不足,国家也出台了系列政策帮助企业内销,如今年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的家电下乡政策。那么开拓内需市场是拯救外贸型企业的良方吗?出口转内销能接住多大的盘子?
对家电下乡全国推广和增加品种后的政策效果,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通过测算认为,家电下乡财政补贴政策实施4年,预计累计实现销售6亿台(件),拉动国内消费约1.6万亿元。企业对这个政策纷纷表示欢迎。创维、海信、美菱、TCL等家电企业认为家电下乡将给企业带来20%以上的增长。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在“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扩大内需论坛”上指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生产总值占全国生产总值的7%,是我国经济传统的支柱产业,但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出口为主的产业模式已不合时宜,国家数次上调出口退税,带来的效果却杯水车薪。但这更是一个机遇,中国有13亿人的巨大市场,把重心转向内销市场是我们应该去做也必须去做的事。
向欧美国家出口果蔬食品为主的越洋源溢公司总经理赵辉向记者透露,这几个月来,公司的出口下跌了20%至30%。做一次性餐具的北京明信诚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侠表示,明显感觉订单方把价格压得非常厉害。“我们海外订单的利润远不如从前,现在内销的利润大于海外利润,我们正积极开拓国内市场。但国内市场与海外市场毕竟是不同的,内销市场的开拓是从零开始,这需要一个过程。”赵辉强调。出口型企业普遍反映,由于长期只专注做外贸,在市场出现转变时,往往难以应对。而原来靠出口、内需“两条腿走路”的企业日子就好过多了。
尽管金融危机让外贸型企业举步维艰,但他们也普遍认为,通过此次拓展内销市场,可以改变企业完全依赖国外市场的经营模式,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是有益的。
硬着头皮“迎合”技术壁垒
反倾销调查,我们可以应诉;技术性壁垒,我们只能硬着头皮“迎合”。
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近日表示,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的形式更加复杂多样,隐蔽性更强。据世界贸易组织(WTO)在2月中旬发布的一项统计,1月份WTO成员共向WTO通报了248项新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其中由美、欧、加、日、韩等与我国贸易关系密切国家通报的有83项,占总数的33.5%。
这些措施所指的产业以食品和机电产品为主,包括食品添加剂标准、轮胎检测标准、牛羊肉强制性原产地标准等。
技术性贸易措施,包括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动植物卫生及检验检疫措施,一直被认为是隐蔽性更强、透明度更低、更不易监督和预测的贸易保护方式,也是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形式。
技术壁垒的消化期可能很长。
贾金思说,一个行业应对技术性壁垒的改造,不是立竿见影的事情,它是贸易救济措施中最难办的问题,往往涉及整个产业的升级。“在某些产业,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不在同一个基础上,它不是某项技术本身的问题,而是一种观念的升级,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消化。”
但是,如果触及到某个大规模的外贸市场,个别产品的技术改造还会快些,那些产业链条长、涉及宏观环境的产业则无计可施。比如水产品出口涉及水域的整体环境,牵涉到水域沿岸各个行业的利益。
日本是对进口食品要求最严格的市场之一,其肯定列表制度将许多国家生产的食品挡在门外。2009年1月,中日贸易额骤然下降28%。这是自1998年以来首次出现的进出口双方负增长。
2月25日,中国商务部亚洲司司长吕克俭出现在中日食品贸易促进与质量安全交流会上,他希望中日两国在贸易保护上加强对话与沟通,相互合作,实现共赢。
陈德铭2月25日在《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强调:“贸易保护主义不同于正当的贸易保护措施,它是对多边贸易规则中救济措施的滥用。从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到技术性贸易壁垒、行业标准等,以及产业保护主义,在危机加剧的背景下,即使符合WTO规则的保护措施也应慎用,这已成为各国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