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贸促团拯救欧洲 外媒:中国开展订单外交
生意社3月19日讯 在金融危机的特殊时刻,跨国大采购不再是简单的经济行为,更多人关注其背后是否浮现了“大国心态”
“如今,世上居然还有跨国大采购。”美联社评论说。整个欧洲兴奋不已。
从2月24日到3月2日,由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亲任团长,200名企业家组成的采购团浩浩荡荡地先后造访德国、瑞士、西班牙、英国,一天一个国家,急行军般地在深受金融危机困扰的欧洲刮过一阵“中国旋风”,总共签下约130亿美元大单。
猜测和不安也随之而来:巨额订单如何落实,经济行为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大国心态”。
“‘采购团’的确切名称应该是‘贸易和投资促进团’。此前,我们有过组团在美国采购的经验。这是第一次由商务部牵头组团在欧洲进行大规模贸促。”中国商务部办公厅副主任、随团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在沈丹阳看来,除了采购技术和产品,中欧双方企业还就日后的贸易和投资合作展开了广泛的接洽,此行不仅着眼于从欧洲买东西,也是为中国产品在欧洲寻觅商机。
“德国企业得到被拯救的机会”
过了旧历新年,广州交易会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梁金胜通过中国轻工业商会报名参加了贸促团。
之前的大半年,他一直与德国企业洽谈“中国商品城”项目。“我们都互相考察过多次,在年前大体定了下来。中国企业在欧洲市场的代理商很多,但设点的并不多。我们希望能搭建平台,帮助国内中小企业顺利打入欧洲市场。这里面也有很大商机。”
梁金胜原打算三四月份签协议,但有机会随中国商务部来到德国,也就提前签了。他代表公司联合两家德国企业,签订了合同,投资2亿多欧元,一起在德国斯图加特建设中国商品城。
“斯图加特当地政府非常重视这个项目,中国城的建筑面积大约7万平方米。现在,项目用地已经征好,整体规划也基本出来了。”到目前为止,梁金胜的合同进行得异常顺利。
像广交会进出口公司一样,参加贸促团的很多企业并不是盲目地去“撒钱”。据梁金胜所知,大多数企业,比如中国移动和联通等公司,与意向合作方已经谈判了很长时间,去之前合作框架都基本定下了,只是集体签字去了。
作为江西抚州勤达塑料制品公司的总经理,赫丽丽也随中国采购团“到欧洲转了一圈”。农历正月十五得到通知,一开始说3月底成行,后来她听说是胡主席指示要在“两会”前完成任务。2月20日,赫丽丽才准备好材料,办签证很快,4天后就出发了。
赫丽丽的公司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明显。“我们主要生产户外休闲产品,全部外销。现在经济环境不好,海外市场对这类奢侈品的需求明显减少。我们必须要降低成本。从国外进口铝和铁原料,比国内的价格要低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