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困《区域贸易协定纺织品条款》 浙纺企试图破壁
2.区域贸易协定纺织品条款给浙江纺织业发展带来的机遇。根据最惠国待遇原则,类似免除区域限制的优惠条款,对于使用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议国家或地区原料的纺织品,亦可适用。也就是说,生产原料不仅可以来自美国和区域贸易协定签署国,还可以来自其他的贸易合作区域,如北美自由贸易区以及美国自由贸易协定等国家。因此,浙江部分纺织品企业可凭借自己相对较强的资金、技术管理优势,到与美国、欧盟签署区域贸易协定的相关国家,如墨西哥、中南美、非洲、中东以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设立生产基地,改变原产地,从而开辟多元化市场,扩大面向欧美的产品销售。
四、浙江纺织业应对区域贸易协定纺织品条款的策略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浙江的纺织业遭到各种贸易壁垒限制时,应趋利避害,一方面要充分了解区域自由贸易纺织品协定的相关条款,为我所用;另一方面,亦可考虑通过在签订自由贸易地区建立自己的生产制造、物流运营据点,间接进入欧美和其他国家市场。由此,浙江纺织企业有可能通过在该地区的投资带动面向欧美市场的制造、物流和产品销售,从而避免遭受贸易壁垒的限制,加快融入全球化的步伐。
1.充分利用区域自由贸易相关规则,享受关税优惠。由于美国服装的进口关税较高,普遍在6.1%一32%之间。因此,在北美洲投资生产的服装产品,若符合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原产地规定,最高将可享受32%的关税减免。出口到美国的家用纺织品、针织品、成衣等,从纺纱开始至产品完成的各道工序均在与美国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生产,以获得关税优惠。由此,可到第三国带料加工,取得该国的“国籍”,充分利用进口国对第三国的优惠政策。出口到欧盟的纺织品服装则建议利用欧盟成员国的纺织品原材料,加工后再出口到欧盟,这样虽然原产地是中国,但是不会占用中国的配额。如有效利用欧盟的“区域性原产地积累”条款,在东盟、美洲共同体市场、安第斯共同市场、南亚地区合作联盟的一些国家中展开加工贸易,部分本地销售,部分冠以这些地区的“国籍”出口欧盟,享受欧盟优惠待遇。
2.实施原产地多元化战略,扩大浙江纺织企业的境外投资。如果浙江纺织企业通过对第三国直接投资,设立生产基地,就可以充分利用区域贸易协定的便利,扩大纺织品的出口。由此不仅可以争夺被第三国挤占的对欧美国家的部分出口市场,也有利于削减对欧美的贸易逆差,从而减少与欧美的贸易摩擦,为纺织品出口创建较为良好的外部环境。
3.临近消费地布局,提升快速反应能力。临近最终消费地布局生产基地,可以更为贴近消费市场,完善浙江纺织企业的全球布局。纺织品服装生产企业可考虑在主要投放市场投资建厂或者设置销售终端,在进口国建立出口的分销、营销渠道,既便于企业及时了解主要市场的动态,及时与国内企业就销售数量、品种、价格、当地消费者和业界的反映等信息进行沟通,将可能出现的矛盾和危机化解在萌芽状态;又便于企业捕捉市场机会,有针对性地进行市场开发活动,同时也在整个价值链中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鉴于北美、中美部分发展中国家与美国距离较近,在产品运输时间上具有明显的竞争力,在当地生产不仅可以享受关税的优惠,更可以节省时间和运输成本,外加与美国的零时差及相类似的商业环境,在当地较易建立包括纺纱、织布及染整等各道工序在内的完整产业链,利于浙江纺织企业提升应对美国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
4.强化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出口竞争力。将注意力集中于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通过技术更新、结构调整、人员培养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产品升级和产业升级。(查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