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蚕桑业的路在何方?
蚕桑业亟待健康发展
对于桐乡蚕桑业的衰败景象,有人喻其为“破落子弟”。那么,桐乡蚕桑产业究竟是等待其“夕阳西下”,还是采取积极举措,挖掘其内在发展潜力?业内人士认为,当务之急是要促使这一产业健康发展。
能否稳定蚕桑产业,市蚕业管理站站长吴纯清认为事关两大问题,其一蚕桑产业的深度调整,会带来绿化率的大幅下降;其二,引导调减蚕桑产业有一定的市场风险。“蚕桑生产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特点,在工业化进程加快的大形势下,日渐减少是一个趋势,但在产业调整过程中,既要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的自主权,又要引荐优质高效的替代产业,责任重大。”他建议,要稳定蚕桑产业基础,政府要出台惠农政策,并积极推进体制创新,激活市场机制。
吴水明是桐乡市蚕业管理站高级农技师,桐乡市政协委员。从4月份开始,他忙于赶赴12个镇、街道,给蚕农开办“落实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蚕茧质量”的培训班。“培训班每年举办,今年的重心在于提高蚕农饲养技术。”
在桐乡市政协七届三次会议上,吴水明向大会递交了《关于理性对待蚕桑产业,力求产业稳定的建议》提案。他认为,蚕桑产业在我市面广量大,且在近期内是任何其他产业无法代替的,只要通过相应的体制和技术创新,仍能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并对优化我市生态环境起到极其显著的作用。他建议各级和有关部门,理性对待蚕桑产业,进行蚕茧流通体制和经营方式的创新,以及蚕业技术的更新。“创新蚕茧流通体制,打破蚕茧垄断收购体制,形成市场竞争激励机制,允许丝厂定区域长期收购;大力培育蚕业专业合作社,建立‘丝厂+合作社+蚕农’的运作机制,努力推进蚕业区域化生产。”吴水明认为,对凤鸣、崇福、高桥等我市蚕桑重点区,仍应采取相应的扶持政策,扶持蚕业大户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作为蚕农增收的直接推动者,缫丝企业无疑大有可为。但目前产业严重萎缩,企业生存困难。今年春节过后,市工商联专门组成调研组,对全市缫丝行业情况作了一个专题调查,结果发现,3年前经国家商务部认定生产许可的缫丝企业我市有31家,自动缫机174组,但到目前仅存19家,自动缫机115组,开机数量99.5组,其中44组只开单班,开机率(按满负荷计算)仅为44.5%。调研组建议认为,加快我市蚕茧收购体制改革,制定新的蚕茧收购体制,政府出台收购指导价,让缫丝企业直接向农户按质论价收购鲜茧,减少收购的中间环节,减轻政府在收购蚕茧时的筹资压力,增加农户收入,增强企业的生存发展能力。
如何摆脱目前的生产困境,保证蚕桑产业的健康发展,既要考虑与时俱进,遵循传统产业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渐趋减少的客观规律,又要注重稳定桑园面积,充分认识蚕桑产业的生态价值,据测算:我市现有桑园面积年可吸收二氧化碳200万吨,吸收二氧化硫4500吨(占我市现有排放量的60%),可有效降低温室效应的影响和大气中的污染物质,保证环境质量。
虽然桐乡蚕桑产值仅3亿元左右,在全市国民经济总量中不具明显优势,但是,其相关及衍生产业却在我市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事蚕桑生产、缫丝、织绸、绢纺、针织、纺织服装等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2008年全市丝绢、纺织及精加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8.8亿元。
桐乡市2000年至2008年蚕桑生产情况
年份 |
蚕种饲养量(张) |
蚕茧产量(吨) |
蚕茧产值(万元) |
2000
|
528638 |
20456 |
43367 |
2001 |
589113 |
24552 |
42721 |
2002 |
509942 |
20744 |
23311 |
2003 |
342627 |
14333 |
20695 |
2004 |
335087 |
14746 |
24490 |
2005 |
377009 |
15593 |
33581 |
2006 |
440076 |
18085 |
47891 |
2007 |
432383 |
17632 |
31032 |
2008 |
319700 |
13719 |
196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