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战”内销:外贸服装业的艰难抉择
生意社5月18日讯 外贸服装企业“转战”内销,不是简单地转换方向,把原本对国外的方式平移到国内即可。他们需要创新,创造新的需求,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
然而,生存是当下第一要务。即使外销之路依然浓雾弥漫,对于许多企业而言,分力投入内销“战场”,却是无奈而艰难的抉择。
外贸服装特卖“求生”
订单锐减甚至为零,或者海外合资方、采购商突然倒闭,如今,国内的外贸服装企业随时可能遭遇这样的情况,导致资金链时刻可能断裂。
依靠内需市场消化出口库存,也许是短期内的惟一“救治”办法。
2008年12月23日至26日,杭州市体育馆,外贸服装特卖会,临时搭建的展台前人潮涌动。
2009年1月15日至21日,浙江世贸国际展览中心,举行2009浙江外贸与品牌服饰精品特卖会。
2009年2月28日,延安路516号广发大厦,杭州女装春装特卖会,是去年“金融海啸携手共渡”浙江外贸企业“双对接”活动的延续。
……
除了以上大型展会特卖,还有众多外贸工厂和公司的Factory Store工厂店特卖,以及Outlet特卖商场等等,一时间,杭城外贸服装特卖成风。
“因为金融风暴,厂家出口受影响,他们直销,我们也买个实惠。”已经赶过好几场特卖会的杭州市民沈月清对记者说,这样的机会很不错,过年时去的那次她就给家里人和自己买了六七件衣服,质量好、价格合理是最大的吸引力。
在某大型特卖会的现场,记者看到的不仅是血拼得异常过瘾的消费者,还有颇感意外和欣喜的商家。某外贸男装企业参展商负责人顾先生对记者说,“我们不盈利,主要是把存下来的尾单推销掉就可以了。”
参展商虞先生则说:“以前我们外销很简单,就是靠订单,如果不是有现在这样的机会,我们还不会认识到其实国内13亿人口的市场才是真正应该重视的。”
15元的T恤,20元的衬衫,50元的外套……远远低于商场的价格,又加上是外贸货,令消费者的购买欲被极大地激发出来。特卖展会毕竟是有限的,而Factory Store形式的特卖,已被越来越多的市民了解和接受,通过各种渠道得到消息,趋之若鹜。
工厂店的概念源于西方,最早是欧洲的一些品牌生产工厂直接开设的门店,他们将下架、断码、库存、过季等名牌服装置于远郊工厂的闲置仓库,以极低的价格处理。
在杭州某媒体单位工作的小陈就是Factory Store的推崇者,他说自己身上穿的这件外套就是在文二路那家外贸公司买的,只要50元,质地和做工都很不错。他已经去过那家公司好几次了,是朋友介绍的,每次去都有不小的收获。听说吴山广场那里也有家公司搞特卖,他准备有空再去淘淘宝。
事实上,这股特卖风不仅是在杭州盛行,在上海、北京等许多大城市也都日渐升温。
今年3月以来,上海服装集团依托上海服装节,已在虹口足球场、光大会展中心举办多场酬宾特卖会,大多数参加企业都是遇到出口困难的外贸加工企业。外贸工厂进特卖会,省去大量流通费用,由于产品价格低廉,不少款式还是国际最新潮流,所以开一场,火一场。
而上海服装集团的门面就在茅台路上,这是条不太宽阔的马路,自仙霞新村和天山新村边贯穿而过,比较安静。4月初,记者来到这家有3000平米的外贸特卖商店,超低的价格必然会使其被上海市民口耳相传。
从花车中堆得杂乱的衣服中拎出一件SODA的春秋季薄外套,让别人猜价格。100?50?都错了。吊牌上用记号笔马虎地写了个数字—25元。如此贱卖的价格没法不令人心动。
不过,在购买外贸尾单服装时应该注意的是,有些衣服是样衣,多少会有瑕疵,还有许多在非正规特卖场所卖的所谓外贸货其实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