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棉纺企业面临“无米下锅”困境
张富贵认为,国家采取的棉花收储政策考虑到了农民利益,对稳定棉花市场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收储之后造成市场上棉花短缺,棉价出现波动。在生产成本增加的情况下,企业售出的棉纱、棉布不同步涨价,致使企业的利润越来越少,大部分棉纺织企业都在微利中运营,缺少流动资金进一步购买棉花。
薛汉波说:“据我们了解,收储价格虽然涨到了12600元/吨,但是真正的棉农并没有得到价格的收益,得到利益的大部分是中间商。”
河北宏鑫纺织集团董事长陈殿雄说,纺织企业自己纺纱不如直接进口国外低价纱划算。比如,在国内纺一吨21支纱的成本在1.7万元左右,而进口同类纱,口岸价只有1.4万元/吨左右,每吨相差近3000元。
“配额问题对于棉纺企业来说是一个不受欢迎的措施,因为谁有了配额,谁就可以买到低价棉,实际上造成了一种权力寻租,大家都在找配额、买配额,甚至有倒卖配额的现象发生。”河北邯郸海盛威集团圣棉公司董事长徐晓群说,在印度,棉花进口没有配额,没有关税,价格在1.02元/吨到1.06元/吨之间。中国的纺织企业现已完全融入到全球竞争,比国外的纺织企业更有竞争力,但是每吨3000元的原料成本差价是无法让企业自行消化的。
棉花价格居高不下,棉纺企业没有足够的购棉资金,又得不到银行的资金支持,致使企业发展难以为继。薛汉波说,纺织企业利润低,风险比较大,资金周转困难,银行不愿给纺织企业贷款,而将资金主要投向风险低、收益快、回报高的铁路、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
纺企呼吁:畅通棉花流通渠道
河北省纺织行业协会秘书长耿蜀平说,目前棉纺织企业的净利润在3%左右,按照各等级棉花的平均价测算,如果价格超过1.3万元/吨,棉纺织企业就无利可图。这会直接影响到几十万产业工人的吃饭问题,牵涉到企业稳定、社会稳定。
薛汉波说,邯郸海盛威纺织印染集团只有60%的产能在开工,40%的工人在家待业,这些工人每个月只能拿到相当于邯郸市低保标准一半的工资,养家糊口都成问题。纺织行业也是一个涉农行业,90%的纺织企业录用农民工,城市企业一旦停产或是半停产,先裁掉的就是农民工。
徐晓群表示:“纺织企业如果垮了,不但棉农的利益得不到保障,直接受影响的将是农民工,而且像我们这些国有企业还用了很大一部分城市人口。纺织企业开工利润微薄,不开工则工人面临失业,继而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工人平常工资就不高,熟练工每个月也就1300元。”谈及棉花收储政策和进口配额问题,他又对记者说,国家在制定政策时可能会受到“利益集团”的干扰,如国家和地方的一些棉花收储部门。
张富贵建议,政府可以通过发放棉花调销贷款的方式解决企业购棉资金短缺的问题。这样既缓解了棉农的压力、收棉站的压力,又给企业生产创造了条件。
也有河北棉纺织企业负责人建议,国家应对棉花生产采取直补政策,让棉花价格真正按市场规律运行。给棉农直补后,国家可以根据国际市场的价格来给农民适当补贴,既保护农民利益,又同时增强纺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