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轻纺:不可或缺的支柱
的确,轻纺产品是人们生活生产的消费品,惠及千家万户。2008年纺织业面临的困境是出口退税大幅下降、生产成本快速上升、银根收紧银行限贷等不利因素,随之而来的国际金融危机更是雪上加霜,但即使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去年前三季度纺织行业三分之一企业平均利润仍达到8.4%,3200家企业平均利润率达15.1%。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陈树津认为,多年来,规模以上企业国内销售的比重已从2000年的六成七上升到2008年的七成七。2009年内需市场的比重将进一步扩大,这是纺织行业发展保持稳定的可靠基础。
中国化纤工业协会副会长蒋士成院士认为,当前世界化纤格局已进行结构性调整,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退出了常规化纤生产领域,转向高科技、高性能纤维以及生命科学等新领域,世界的化纤生产重心已转移到中国;中国的化纤企业已成为世界市场的竞争主体,中国的常规化纤品种及部分企业已具备与国际竞争者抗衡的能力。
此外,纺织材料专家姚穆院士认为,产业用纺织品的总量在逐步增加,2015年后将猛增,预计将会有10多种行业齐发并进,企业宜分别选择进入不同领域,以形成差别化的竞争优势。
产业升级才能“浴火重生”
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使轻纺工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据统计,2009年1月,中国服装出口增长5.7%,纱线面料下降12.3%,为四年来首次负增长。由于受到出口拖累,纺织行业1月的新订单指数、生产指数和采购量指数,皆在20个行业中排位最低。
政策措施力助轻纺工业。纺织工业振兴规划和轻工业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对轻纺工业既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解短期困局,又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的长期利好,成为加速轻纺工业走出谷底的推进剂。
为促进轻纺工业健康发展,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部署促进轻纺工业健康发展的6项政策措施。包括:扩大国内需求,在全国推广“家电下乡”,对农民购买家电实行财政补贴,拉动消费带动生产;增加各级财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加大对信用担保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清理和取消涉及轻纺企业的不合理收费;暂停轻纺加工贸易台账保证金“实转”政策,利用外贸发展基金扶持轻纺企业开展营销、研发和并购活动;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安排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轻纺等重点行业开展专项技术改造。
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中央财政已将10亿元担保基金分到330个担保机构,可为4万个中小企业提供2500亿元担保;3月30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又发布通知,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提高至16%。随着政策利好的不断出台,浙江轻纺业的发展预期有望得到改善,拐点早日出现也将成为可能。
多方向铺开转型升级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轻纺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进步。但总体上看,工艺技术水平依然较落后,特别是中、高档针纺织面料的印染、后整理加工技术明显滞后,新型纤维研发能力不足,只能跟在别人后面仿制或依赖进口;创新能力不强,多年形成的数量增长型、加工型的出口模式,注定了跟而不领的产品开发模式;不适应国际市场短周期、小批量、多品种的变化趋势。
针对纺织工业普遍“大而不强”、增长方式粗放、缺乏核心竞争力等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指出:调整产业结构,不能只讲上大企业,上先进装置,更要淘汰落后产能,提升整体发展水平。我国有大量的落后产能亟待淘汰,而淘汰落后产能往往比建设先进产能更加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