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工业三年调整振兴重在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国内市场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市场有着尚待开发的很大潜力,以服装业为例,2008年城镇居民年平均衣着消费支出在1000元以上,而农村尚不足200元,仅相当于城镇的1/5;就纤维消费量来看,发达国家的年人均纤维消费量在30公斤左右,而我国平均为15公斤,农村消费量更少。当前,农村市场正处于消费环境加快改善、需求结构逐步升级的关键时期,农村的消费潜力正逐步释放,这是扩大内需的难得机遇。当然,我国农民人均收入还较低,农村市场的开拓将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但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农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再加上农村商业网点建设的不断完善,农村市场的部分潜在需求将转化为现实需求,开拓农村市场应该大有可为。
《规划》还特别强调了加快推进产业用纺织品的开发和产业化。产业用纺织品是纺织工业中最具潜力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涵盖过滤用、医卫用、土工布及合成材料、特殊装饰用等几十个领域,其开发应用的程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纺织工业是否强大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的产业用纺织品比重一般占到纺织产业的30%左右,而我国仅为15%,高端产品仍需要进口,因此这一产业的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规划》明确了今后3年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重点,集中在水利、交通、建筑、新能源、农业环保和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并强调通过3年的引导和发展,使产业用纺织品在全国纤维加工总量的比重由目前的15%提高到19%。可以预料,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以满足国内经济发展、配套工业应用需要为主的产业用纺织品,将成为中国纺织工业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解决中小企业问题意义重大
记者: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困难对纺织行业调整振兴有何意义?
贺燕丽:纺织工业中很大比重是中小企业,行业平均利润率低,对外依存度较高,也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产业之一,同时纺织又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产业,中小纺织企业的稳定发展对于拉动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规划》所坚持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把扶持骨干企业与带动中小企业、带动就业结合起来,发挥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在产业调整和振兴中的带动作用,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同时引导中小企业应对危机,增强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规划》提出了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针对企业反映突出的流动资金短缺、贷款难度大、利率高等问题,《规划》提出:金融机构要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允许将到期贷款适当展期。放宽中小企业贷款呆账核销条件,对中小企业贷款实行税前全额拨备和提供风险补偿。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公司债等融资债券。《规划》还要求中央和地方加大对资质好、管理规范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担保机构为纺织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和融资服务等。这项工作由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牵头,将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
针对中小企业负担重的问题,《规划》提出了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的具体措施。如对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大、暂时遇到经营困难的企业,可根据有关规定实施缓缴社会保险费或降低相关社会保险费率等政策。对采取在岗培训、轮班工作、协商薪酬等办法稳定员工队伍,保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困难企业,允许使用失业保险基金支付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地方政府制定的产业扶持政策,要适当向纺织企业倾斜,加快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等。
《规划》还提出,国家现有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基金)等向纺织企业适当倾斜;加大对符合条件的纺织企业巩固和开拓国内外市场的支持力度;支持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环保、检测、信息等公共服务体系,推进纺织企业园区化、集群化发展;加大对纺织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及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等。这些措施的实施将为纺织产业摆脱当前面临的困境、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技术创新发力点就是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记者:《规划》更加强调了行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快实施技术改造的重要性,您认为,为什么要把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及应用、产业用纺织品开发应用等作为技术创新的发力点?
贺燕丽:《规划》指出,加大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资力度,支持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重点支持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及应用、产业用纺织品开发应用、新型纺织装备自主化,纺纱织造、印染、化纤等行业的技术改造,以及自主品牌建设等。
自主创新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规划》明确指出:坚持自主创新、技术改造与淘汰落后相结合,抓住对行业科技进步带动明显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加快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步伐。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和应用是纺织产业技术创新的重点领域之一。目前我国已经是纺织大国,但高性能碳纤维、芳纶、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等高技术纤维技术和装备尚未实现产业化,并受制于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和多方面限制,影响我国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建筑、基础设施、环保等领域的技术升级;同时作为应对石油资源日趋枯竭、实现纺织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物质纤维也是刚刚起步。近两年,我国高性能碳纤维、芳纶、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聚苯硫醚等高性能纤维产业化步伐加快,下一步的重点将是支持高新技术纤维质量性能的提升、加快下游复合材料产业化以及产业用纺织品的开发。
《规划》还特别强调了加快推进产业用纺织品的开发和产业化。产业用纺织品是纺织工业中最具潜力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涵盖过滤用、医卫用、土工布及合成材料、特殊装饰用等几十个领域,其开发应用的程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纺织工业是否强大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的产业用纺织品比重一般占到纺织产业的30%左右,而我国仅为15%,高端产品仍需要进口,因此这一产业的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规划》明确了今后3年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重点,集中在水利、交通、建筑、新能源、农业环保和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并强调通过3年的引导和发展,使产业用纺织品在全国纤维加工总量的比重由目前的15%提高到19%。可以预料,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以满足国内经济发展、配套工业应用需要为主的产业用纺织品,将成为中国纺织工业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解决中小企业问题意义重大
记者: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困难对纺织行业调整振兴有何意义?
贺燕丽:纺织工业中很大比重是中小企业,行业平均利润率低,对外依存度较高,也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产业之一,同时纺织又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产业,中小纺织企业的稳定发展对于拉动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规划》所坚持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把扶持骨干企业与带动中小企业、带动就业结合起来,发挥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在产业调整和振兴中的带动作用,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同时引导中小企业应对危机,增强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规划》提出了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针对企业反映突出的流动资金短缺、贷款难度大、利率高等问题,《规划》提出:金融机构要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允许将到期贷款适当展期。放宽中小企业贷款呆账核销条件,对中小企业贷款实行税前全额拨备和提供风险补偿。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公司债等融资债券。《规划》还要求中央和地方加大对资质好、管理规范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担保机构为纺织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和融资服务等。这项工作由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牵头,将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
针对中小企业负担重的问题,《规划》提出了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的具体措施。如对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大、暂时遇到经营困难的企业,可根据有关规定实施缓缴社会保险费或降低相关社会保险费率等政策。对采取在岗培训、轮班工作、协商薪酬等办法稳定员工队伍,保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困难企业,允许使用失业保险基金支付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地方政府制定的产业扶持政策,要适当向纺织企业倾斜,加快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等。
《规划》还提出,国家现有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基金)等向纺织企业适当倾斜;加大对符合条件的纺织企业巩固和开拓国内外市场的支持力度;支持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环保、检测、信息等公共服务体系,推进纺织企业园区化、集群化发展;加大对纺织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及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等。这些措施的实施将为纺织产业摆脱当前面临的困境、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技术创新发力点就是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记者:《规划》更加强调了行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快实施技术改造的重要性,您认为,为什么要把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及应用、产业用纺织品开发应用等作为技术创新的发力点?
贺燕丽:《规划》指出,加大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资力度,支持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重点支持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及应用、产业用纺织品开发应用、新型纺织装备自主化,纺纱织造、印染、化纤等行业的技术改造,以及自主品牌建设等。
自主创新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规划》明确指出:坚持自主创新、技术改造与淘汰落后相结合,抓住对行业科技进步带动明显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加快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步伐。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和应用是纺织产业技术创新的重点领域之一。目前我国已经是纺织大国,但高性能碳纤维、芳纶、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等高技术纤维技术和装备尚未实现产业化,并受制于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和多方面限制,影响我国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建筑、基础设施、环保等领域的技术升级;同时作为应对石油资源日趋枯竭、实现纺织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物质纤维也是刚刚起步。近两年,我国高性能碳纤维、芳纶、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聚苯硫醚等高性能纤维产业化步伐加快,下一步的重点将是支持高新技术纤维质量性能的提升、加快下游复合材料产业化以及产业用纺织品的开发。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