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亿欧元“皮尔·卡丹”收购案我们究竟买到了什么
生意社7月8日讯 据媒体报道,法国皮尔·卡丹国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6月29日称,该公司将以2亿欧元的价格向中国公司出售其32种成衣及饰品的中国生产许可证。
消息传出,立时掀起轩然大波。赞同者有之,质疑者有之;叫好者大有人在,而责骂者也不乏其人。
抛开这一事件本身的是非对错不论,这桩收购案给中国服装业带来了太多的思考,让中国服装从业者从中感悟颇多、颇深。
有人从中看到了品牌的巨大力量–––品牌拥有权可以转换,但品牌本身可以长久地延续下去。的确是这样,对于品牌企业来说,还有什么比维护品牌价值更重要的事呢?这不禁令人联想到可口可乐那位行政总裁22年前的一句名言:“假如可口可乐的所有工厂在一夜之间被大火全部烧毁,但它能一夜之间起死回生,这就是可口可乐的品牌形象所体现出来的实力。”
也有不少人对高达2亿欧元的洽购价表示质疑,最普遍的声音就是:如果有这么多钱,用于打造我们自己的品牌也够了。然而现实可能是另外一回事:假若真的投入这笔巨资,就真能保证能够打造出一个优秀的国际品牌吗?
花了2亿欧元巨资,我们究竟买到了什么:我们究竟是买到了一张许可证,还是得到一个发展机遇?是买到了一桩生意,还是得到了企业的真正转型?是买到了一个商品的标志,还是得到了其内在的品牌力?是买到一份美好的回忆,还是得到了一个光明的未来?
事实上,这一收购案最关键之处并不在于2亿欧元花得值或不值,并不在于收购本身,而在于我们从中得到了什么。
值
谢锋
核心观点:花了2亿欧元,以后挣回这个价,应该没问题。
这件事让人联想到收购“悍马”案,但是中国公司收购“皮尔·卡丹”跟机械业的收购不太一样。机械更注重科技含量,做服装的人对市场熟悉,不需要进行评估,也不用太多地考察科技含量。买了“皮尔·卡丹”部分在华业务,对进行收购的中国公司来说,肯定是有钱挣的,他们的收购行为并没有错。要知道,商人做事情,有钱挣的才会去做。花了2亿欧元,以后挣回这个价,应该没问题。
“皮尔·卡丹”这几年虽然不行了,但是知名度还在,这一点对收购者来说是有好处的。不过,估计收购之后做的是很便宜、很大众化的东西了。
王为民
台绣服饰总经理
核心观点:一个品牌想要建好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品牌系统要花费很长时间,而现在有一个现成的放在眼前,何乐而不为呢?
不论是支持也好,反对也好,应该承认,这是收购企业的个体行为。每个企业的经营情况不同,自身发展程度不同,企业在考虑重大收购行为时,一定会最先考虑到自身的承受能力,一般不会盲目进行,肯定是要对企业本身有利才会行动。